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í dǐng guī zhāng
成语注音 一ˊ ㄉ一ㄥˇ ㄍㄨㄟ ㄓㄤ
成语简拼 ydgz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典雅出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大家围着一看,只见状元清华丰采,榜眼凝重安详;到了那个探花,说甚么潘安般貌,子建般才,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纨袴,温文儒雅之内不粘一点寒酸。真真是彝鼎圭璋,熙朝人瑞。”


成语典故

并列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礼器;圭、璋、玉制的贵重礼器。比喻典雅贵重。《儿女英雄传》36回:“只他那气宇轩昂之中,不露一些纨袴,温文儒雅之内,不粘一点寒酸,真真是~,熙朝人瑞。”△褒义。常用以比喻特出的人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盛酒的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器。~鼎。~尊。 常理,法理:~训(指长辈对后辈的日常训诲)。~伦。~常。~章。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云南省和贵州省:~族。~人。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锅:~罐。~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大:~族。~臣。~力支持。 正当,正在:~盛(shèng )。

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角(jiǎo )(圭的棱角,喻锋芒)。 古代测日影的器具:~表(a.测日影的器具;b.标准)。~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 古代容量单位(一升的十万分之一):~撮(喻小量)。~勺。 古代重量单位,十圭重一铢,二十四铢重一两,十六两重一斤。 洁:~田(古代卿大夫供祭祀用的田)。

古代的一种玉器,形状像半个圭:圭~。弄~(旧时称生男孩)。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彝』

《唐韻》以脂切《集韻》《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姨。 《說文》宗廟常器也。从糸。糸,綦也。升,持米器,中實也。彑聲。 《左傳·襄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註》謂鍾鼎爲宗廟之常器。  又《廣韻》酒尊也。 《爾雅·釋器》彝卣罍,器也。 《註》皆盛酒尊,彝其總名。 《周禮·春官·小宗伯之職》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 《註》六彝,雞彝,鳥彝,黃彝,虎彝,蜼彝,斝彝。  又《廣韻》法也。 《周禮·春官》司尊彝。 《註》彝,灋也。言爲尊之灋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 《書·洪範》彝倫攸敘。 《詩·大雅》民之秉彝。 《玉篇》一作𢍵。

『鼎』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 《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 《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 《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又《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又《正韻》鼎,當也。  又方也。 《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又鼎鼎,大舒也。 《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 《疏》形體寬慢也。  又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又湖名。 《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又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又城門名。 《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 《註》九鼎所後入。  又維舟曰鼎。 《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又官名。 《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 《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又姓。未將鼎澧。  又人名。 《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又《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 《又》無說詩匡鼎來。 《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又《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 《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又叶他經切,音汀。 《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圭』

《唐韻》古攜切《集韻》《韻會》涓畦切,𠀤音閨。 《說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諸侯,故从重土。 《書·禹貢》禹錫𤣥圭。 《詩·大雅》錫爾介圭。 《周禮·春官·典瑞》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又《周禮·春官》土圭以致四時日月,封國則以土地。 《註》土,猶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又量名。 《前漢·律歷志》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註》六十四黍爲圭,《後漢·與服志》: 又凡合單紡爲一系,四系爲一扶,五扶爲一首,五首爲一文,文采淳爲一圭。  又丸散之刀圭,准如梧桐子大,十分方寸匕之一,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不落爲度。見《本草綱目·序例》。  又與閨同。 《禮·儒行》蓽門圭窬。

『璋』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𠀤音章。 《說文》剡上爲圭,半圭爲璋。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 《徐曰》剡削之也。 《詩·小雅》載弄之璋。 《傳》半圭曰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禮南方。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 《又》璋邸射。 《註》射,剡出者,邸射,剡而出也。  又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瓚,諸臣助之亞祼以璋瓚,左右奉之。 《詩·大雅》濟濟辟王,左右奉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