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自吊


   同“形影相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íng yǐng zì diào
成语注音 ㄒ一ㄥˊ 一ㄥˇ ㄗˋ ㄉ一ㄠˋ
成语简拼 xyz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形影自弔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形影相吊”。



成语示例


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成语典故

同“形影相吊”。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见“形影相吊”。《聊斋志异》卷2:“块然一老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样子:~状。~式。~态。~迹。地~。情~。 表现:~诸笔墨。喜~于色。 对照,比较:相~见绌。 状况,地势:~势。 古同“型”,模子。 古同“刑”,刑罚。

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花~。倒~。幻~。~壁。~响。~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无踪。~~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含沙射~(喻暗地里诽谤中伤)。 形象:摄~(照相)。留~。剪~。~印。~像。 描摹:~写。~抄。~宋本。 指“电影”:~评。~院。~片。~视(电影和电视)。~坛。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丧。~孝。~唁。凭~。 慰问遭遇不幸的人:形影相~。 悬挂:上~(自缢)。~灯。 把毛皮缀在衣面上:~皮袄。 提取,收回:~销执照。 中国旧时钱币单位,一吊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形』

《唐韻》戸經切《集韻》《韻會》乎經切《正韻》奚經切,𠀤音邢。 《說文》象形也。 《釋名》形有形象之異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繫辭》在地成形。  又《玉篇》形,容也。 《書·說命》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 《傳》審所夢之人,刻其形象。 《穀梁傳·桓十四年》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 《註》貌,姿體。形,容色。  又《韻會》形,體也。 《前漢·楊王孫傳》形骸者,地之有也。  又《正韻》現也。 《大學》此謂誠於中,形於外。  又骨露也。 《禮·曲禮》居喪之禮,毀瘠不形。 《註》形謂骨見。  又地勢也。 《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 《註》得形勢之勝便者。 《前漢·鼂錯傳》臣聞用兵臨戰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  又器也。 《史記·秦本紀》飯土塯,啜土形。 《註》如淳曰:土形,飯器之屬,瓦器也。◎按與鉶同。

『影』

《廣韻》《集韻》《正韻》於丙切《韻會》於景切,𠀤英上聲。 《廣韻》形影。 《集韻》物之隂影也。 《書·大禹謨》惠迪吉,從逆凶,惟影響。 《傳》若影之隨形,響之應聲。 《列子·天道篇》形動不生形而生影。 《顏氏家訓》《書·大禹謨》曰:惟影響。《周禮·地官·大司徒》土圭測影,《孟子》曰圖影失形,《莊子·齊物論》云罔兩問影,如此等尤當爲光景之景。凡隂景者,因光而生,故卽謂爲景。《淮南子·天文訓》呼爲景柱。《廣雅》晷柱,挂景。𠀤是也。至晉世《葛洪·字苑》始加彡爲影,音於景反。而世閒輒治《尚書》《周禮》《莊》《孟》从葛洪字,甚爲失矣。 《六書正譌》影者,光景之類合。通用景,非。毛髮藻飾之事不當从彡,今槩从影。  又漏影,刀名。 《古今注》漢文帝有百鍊靑犢漏影三刀。  又躡影,馬名。 《博物志》躡影,秦良馬。  又木名。 《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視之,一葉百影。  又仄影,扇名。 《事物紀原》周昭王時,脩塗國獻丹鶴,以翅爲扇。一曰條融。一曰仄影。  又叶倚兩切,音養。 《道藏歌》解散七𤣥祖,更法無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𤣥響。 《集韻》或書作𢒬。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吊』

《字彙》字俗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