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横琴


   陶渊明摆了一张无弦琴。比喻志趣高雅不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éng zé héng qín
成语注音 ㄆㄥˊ ㄗㄜˊ ㄏㄥˊ ㄑ一ㄣˊ
成语简拼 pzh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彭澤横琹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陶渊明摆了一张无弦琴。比喻志趣高雅不俗。


成语示例


你还是不要学彭泽横琴


出处典源

成语典故

主谓 陶渊明的无弦琴。比喻意趣高雅不同流俗。语本萧统《陶渊明传》:“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宋·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华阴学雾还成市,~岂要弦。”△褒义。多用于表现人物情操方面。→琴不设弦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姓。

〔~~〕a.众多的样子,如“行人~~”;b.雄壮有力的样子,如“四牡~~”。

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 金属或其他物体发出的光亮:光~。色~。 恩惠:恩~。~及枯骨(施惠于死人)。 洗濯。 汗衣,内衣。

古同“释”,解散。

跟地面平行的,与“竖”、“直”相对:~梁。~楣。~额。~幅。~批。~披(长条形横幅字画)。~匾。~标。~空。 左右向的,跟目视方向垂直的,与“竖”、“直”、“纵”相对:~写。~排。~向。~斜。纵~。 地理学上指东西向的:与“纵”相对:~贯东西。

凶暴,不讲理;蛮~。强~。~暴。~蛮。 意外的,不寻常的:~财。~祸。~事。~死。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瑟。~曲。~师。~意。抚~。~棋书画。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月~。胡~。口~。竖~。小提~。~书(曲艺的一种)。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彭』

《唐韻》《集韻》薄庚切《韻會》《正韻》蒲庚切,𠀤音棚。 《說文》鼓聲也。  又軍器。 《釋名》彭排,軍器也。彭,旁也,在旁排禦敵攻也。  又水名。 《左傳·桓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於彭。 《註》彭水,在新昌衞縣。  又國名。 《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 《傳》盧彭,在西北。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彭。 《傳》衞之河上,鄭之郊也。 《春秋·文二年》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 《註》馮翊郃陽縣西北有彭衙城。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彭州,垂拱二年,析益州置。  又彭盛,縣名。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都彭城。 《正義》徐州縣。 《後漢·郡國志》彭城國,彭城縣,古大彭邑。  又彭亡,聚名。 《後漢·郡國志》武陽有彭亡聚。  又《岑彭傳》彭至武陽,所營地名彭亡。  又彭蠡,湖名。 《書·禹貢》彭蠡旣豬。 《前漢·地理志》豫章郡彭澤縣,彭蠡澤在西。  又彭門,山名。 《後漢·郡國志》蜀郡湔氐道縣前有兩石,對如闕,號曰彭門。  又姓。 《史記·楚世家》陸終生六子,三曰彭祖。 《註》虞翻曰:名剪,爲彭姓,封於大彭。 《鄭語》彭姓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 《廣韻》左傳,楚有彭仲爽,漢有大司空彭宣。  又《韻會》逋旁切《正韻》博旁切,𠀤榜平聲。 《玉篇》多貌。 《詩·齊風》行人彭彭。 《釋文》彭,必旁反。  又《玉篇》盛也。 《韻會》壯也。 《詩·大雅》駟騵彭彭。 《集韻》强盛貌。  又《廣韻》行也。 《詩·小雅》四牡彭彭。 《傳》彭彭,不得息也。  又《廣韻》道也。  又《集韻》晡橫切,音閍。衆車聲也。  又《韻會》《正韻》𠀤蒲光切,音旁。 《韻會》近也。 《正韻》旁也。 《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 《疏》彭,旁也。  又《類篇》彭亨,驕滿貌。 《韓愈·城南聯句》苦開腹彭亨。  又《詩·魯頌》有驪有黃,以車彭彭。 《劉歆·遂初賦》求仁得仁,固其常兮。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又與魴通。 《公羊傳·成十八年》晉侯使士彭來乞師。 《註》二傳士彭作士魴。

『琴』

《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 《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 《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 《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 《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 《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