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势乘时


   势:形势。静观形势,利用时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i shì chéng shí
成语注音 ㄉㄞˋ ㄕˋ ㄔㄥˊ ㄕˊ
成语简拼 dsc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待勢乗時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势:形势。静观形势,利用时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据先生甘贫守困,待势乘时,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


成语典故

并列 静观形势,利用时机。元·无名氏《冻苏秦》:“据先生甘贫守困,~,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多用于处世方面。→待时守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权力,威力:~力。权~。~利。~均力敌。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姿~。气~。山~。局~。虚张声~。守~。~必。~能。~不可挡。因~利导。

骑,坐:~马。~车。~客。~警。 趁着,就着:~便。~机(趁着机会)。~势。~兴(xìng)。因利~便。 算术中指一个数使另一个数变成若干倍:~法。~幂(mì)。~数。 佛教的教派或教法:大~。小~。上~。下~。 姓。

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舆。千~之国。 古代称四为乘:~矢。~壶。“以~韦先牛十二犒师”。 中国春秋时晋国的史书称“乘”,后通称一般的史书:史~。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待』

《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𠀤音殆。 《說文》竢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韻》遇也。 《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又備禦也。 《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 《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又叶時吏切,音侍。 《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兌。 《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 《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 《朱註》待,徒奇反。

『乘』

《唐韻》食陵切《集韻》《韻會》神陵切,𠀤音繩。 《廣韻》駕也,登也。 《易•乾卦》時乘六龍以御天。  又因也。 《孟子》不如乘勢。 《老子•道德經》乗乗兮若無所歸。  又治也。 《詩•豳風》亟其乘屋。  又勝也。 《周語》乘人不義陵也。  又計也。 《周禮•夏官•槀人》乘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  又姓。漢煮棗侯乗昌。  又《廣韻》《韻會》實證切《集韻》石證切,𠀤音剩。車也。 《詩•小雅》元戎十乘,以先啓行。  又物雙曰乘。 《左傳•僖三十三年》弦高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 《揚子•方言》雙鴈曰乘。  又物四數皆曰乘。 《禮•少儀》乘壺酒。 《孟子》發乗矢。  又乗丘,地名。 《爾雅•釋地註》乗丘,形似車乘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望乘車。 《註》可爲索,長丈餘。  又《韻會》乘者,載也。取載事爲名。 《孟子》晋之乗。◎按《韻瑞》引晋乘入平聲,誤。今宗譜曰家乘,義與史乘通。  又《傳燈錄》禪有淺深階級,一小乘,一大乘。頓悟自心無漏智,此心卽佛,曰最上乘。 《宋沙門契嵩•原敎篇》五乘皆統之於三藏。一人乗,二天乗,三聲聞乗,四緣覺乘,五菩薩乘。後三乘導其徒出世也。前二乗以欲不可輒去,就其情而制之也。皆去聲。  又《集韻》諸應切,音證。姓也。 《說文》本作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