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君: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行:实行。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得君:臣子获得君主的信任;行:实行。有才学的人能得到贤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旧指有才学的人得到贤明君主的信任,因而能够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得君行道,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 其他 指有才学的人得到君主的信任,因而能够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朱自清《论不满现状》:“真能~,当然要多多少少改变那自己不满别人也不满的现状。”△用于政治方面。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满意:~意。扬扬自~。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必须,须要:可~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主。~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王。~上。国~。~权。~临。~侧。 古代的封号:商~。平原~。信陵~。长安~。 对对方的尊称:张~。诸~。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叶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㝶。
『君』《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𠀤音軍。 《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 《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 《易·師卦》大君有命。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又凡有地者,皆曰君。 《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 《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 《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又夫人亦稱君。 《詩·鄘風》我以爲君。 《傳》君國小君。 《箋》夫人對君稱小君。 《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又子稱父母曰君。 《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又子孫稱先世皆曰君。 《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又兄稱弟曰君。 《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又妾稱夫曰君。 《禮·內則》君已食徹焉。 《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 《儀禮·喪服》妾謂君。 《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 《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又婦稱夫亦曰君。 《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又夫稱婦曰細君。 《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又上稱下亦曰君。 《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又封號曰君。 《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又婦人封號亦曰君。 《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又彼此通稱亦曰君。 《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又《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又隱士就聘者曰徵君。 《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又持節出使者曰使君。 《後漢·𡨥恂傳》非敢脅使君。 又《諡法》慶賞𠛬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又君子,成德之稱。 《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 《論語》不亦君子乎。 《註》君子,成德之名。 又姓。 《正字通》明有君助。 又叶姑員切,音涓。 《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行』《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道』《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