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马失马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é mǎ shī mǎ
成语注音 ㄉㄜˊ ㄇㄚˇ ㄕ ㄇㄚˇ
成语简拼 dms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得馬失馬
成语组合  ABCB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成语示例


宋·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诗:“作云作雨手反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成语典故

源见“塞翁失马”。谓世事多变,祸福相依。宋 黄庭坚《梦中和觞字韵》:“作云作雨手翻覆,得马失马心清凉。” 见“得马生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满意:~意。扬扬自~。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必须,须要:可~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得』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叶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㝶。

『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