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依照;督:督责。按照名义来要求内容,以考察是否名副其实。
《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犹循名责实。《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循名督实,事归乌有。” 见“循名责实”。《北齐书·文宣帝纪》:“譬诸木犬,犹彼泥龙,~,事归乌有。”
遵守,依照沿袭:遵~。因~。~环。~规蹈矩。 古同“巡”,巡行。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不可~状。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 占有:不~一文。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察看;监管:监~。~办。~导。~察。~促。~师。~率(shuài )(亦作“督帅”)。~战。~学。 责罚:~过(督察责备)。~责。 古代将官名:都~。~邮。~护。总~。提~。~抚。
《唐韻》詳遵切《集韻》《韻會》松倫切。 《正韻》詳倫切,𠀤音旬。 《爾雅·釋詁》自也,率循也。 《說文》行順也。 《禮·射義》卿大夫以循法爲節。 《史記·循吏傳》奉職循理,亦可以爲治,何必威嚴哉。 《前漢·賈誼傳》此業壹定,世世常安,而後有所持循矣。 《註》執持而順行之。 又《增韻》依也。 《左傳·昭七年》循牆而走。 《二十三年》循山而南。 《註》依山南行也。 又《廣韻》善也。 又《玉篇》循次序也。 《論語》夫子循循然善誘人。 又《韻會》循環,謂旋繞往來。 《史記·高帝紀》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 又巡也。 《前漢·宣帝紀》遣使者循行郡國,問民所疾苦。 又《正韻》循,摩也。 《前漢·李陵傳》數數自循其刀環。 《註》循,謂摩循也。 又撫循,慰安也。 《前漢·蕭何傳》拊循勉百姓。 《趙充國傳》拊循和輯。 又《廣雅》述也。 《前漢·馮立傳》立爲西河上郡太守,居職公廉,與其兄野王相似。吏民歌之曰:大馮君,小馮君,兄弟繼踵相因循。 又無所作爲曰因循。 《韓愈·酬裴功曹詩》多才自勞苦,無用秖因循。 又《集韻》船倫切,音脣。蹲循,逡巡也。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詺。 《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玉篇》號也。 《廣韻》名字也。 《春秋·說題》名,成也。 《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 《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又名譽也。 《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號也。 《儀禮·士昏禮》請問名。 《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 《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謂尊𤰞職貢之名號。 又號令也。 《周語》言以信名。 《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又文字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 《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 《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又《春秋·解題》名,功也。 《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 《註》功也。 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 《註》眉眼之閒。 《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又姓。 《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 《史記·天官書》免七命。 《註》免星有七名。 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 《註》脫名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又叶彌延切,音綿。 《道藏歌》𤣥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叶莫陽切,音𨦵。 《韓愈·曹成王𥓓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叶必仞切,音儐。 《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督』《唐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𠀤音篤。 《說文》察也。 《廣韻》率也,勸也。 《增韻》催趨也。 《正韻》董也。 又敕戒也。 《前漢·車千秋傳》宜有以敎督。 《唐晝裴度傳》請身督戰。 又《說文》目痛也。 又《爾雅·釋詁》正也。 《左傳·僖十二年》謂督不忘。 《疏》謂管仲功德正而不忘也。 又《增韻》責也。 《史記·項羽紀》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註》督,責也。 又考也。 《韓非子·揚權篇》督參鞠之。 《註》考驗盡之也。 又中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註》督旁之脩。 《疏》中央爲督,所以督率兩旁。 《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註》督,中也。謂中兩閒而立,俗所謂騎縫也。 《六書故》人身督脈當身之中,貫徹上下,故衣縫當背之中,達上下者,亦謂之督。別作裻。 又《奇經攷》督者,都也,督脈爲陽脈之都綱。 又家督,長子也。 《史記·越世家》朱公長男曰:家有長子曰家督。 又大將曰督。 《後漢·郭躬傳》軍征校尉,一統於督。 又督郵,督護,都督,皆官名。 又地名。 《左傳·成十六年》我師次于督揚。 《註》卽祝柯縣,今屬濟南郡。 又《史記·燕世家》荊軻獻督亢地圖於秦。 《註》督亢,燕地。徐廣曰:涿有督亢亭。 又姓。望出巴郡,晉有督戎。 又通作篤毒竺。 《書·微子之命》曰篤不忘。 《孔傳》篤,厚也。本又作竺。左傳謂:督不忘。林註謂:督厚不可忘也。 《前漢·張騫傳》身毒在大夏東南。 《李奇曰》一名天篤。 《師古曰》今之天竺,蓋身毒,聲轉爲天篤,篤省文作竺,又轉爲竹音。 《後漢·杜篤論都賦》摧天督。 《註》卽天竺國。按此是督與篤竺毒古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