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指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燕主弘既忧外侮,复舍不得膝下宠儿,害得徬徨失措,昼夜不安。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十二回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只气得面白唇青,一句话也没有,婶娘也是徬徨失措。”
同“彷1”。
〔彷(páng)徨〕见“彷”。
丢:遗~。坐~良机。收复~地。流离~所。 违背:~约。~信。 找不着:迷~方向。 没有掌握住:~言。~职。~调(tiáo )。 没有达到:~望。~意。 错误:~误。~策。过~。~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惊慌~色。
安放,安排:~手。~辞。~置。~身。 筹划办理:~施。~办。筹~。举~失当。 弃置:刑~。
《唐韻》蒲浪切,旁去聲。 《說文》附行也。 《廣韻》附也。 《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以載公任器。 《註》牽徬,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 又與傍通。 《集韻》傍,或書作徬。 又與彷通。 《集韻》彷,亦作徬。
『徨』《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 《玉篇》彷徨也。 《正韻》彷徨,猶徘徊也。 《鹽鐵論》嫫母飾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無家。 又徊徨。 《梁武帝孝思賦》夕獨處而徊徨。 又《集韻》雨方切,音王。彷徨,往來。
『失』《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室。得之反。 《說文》縱也。一曰錯也,過也,遺也。 《書·泰誓》時哉弗可失。 《杜甫詩》雖乏諫諍資,恐君有遺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弋質切。與𨓜同。 《莊子·應帝王》自失而走。 《荀子·哀公篇》其馬將失。 《六書本義》與佚軼通。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應楨華·林園集詩》示武恐荒,過亦爲失。凡厥羣后,無懈于位。
『措』《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倉故切,音醋。 《說文》措,置也。 《廣韻》舉也,投也。 《增韻》施布也。 《易·繫辭》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禮·禮器》措則正,施則行。 又《中庸》故時措之宜也。 《疏》措猶用也。 又委置也。 《禮·中庸》學之弗能,弗措也。 《疏》言學不至於能,不措置休廢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如將廢措。 《註》措,猶頓也。 《前漢·文帝紀贊》幾於𠛬措。 《註》民不犯法,無所𠛬也。 又《集韻》《韻會》𠀤側格切,音窄。追捕也。 《前漢·王莽傳》迫措靑徐盜賊。 又與笮同。迫笮也。 《史記·梁孝王世家》李太后爭門措指。 《註》爲門扉所笮。 又《集韻》七迹切,音磧。與刺通。穿也,傷也。 本作𢵄。 《漢書》亦作厝。通作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