奓:通“侈”,放逸;泰:安泰。指养尊处优者心情放逸而身体舒泰。
奓:通“侈”,放逸;泰:安泰。指养尊处优者心情放逸而身体舒泰。
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泰,雅好博古。”
汉·张衡《西京赋》:“有凭虚公子者,心奓体泰,雅好博古。”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古同“奢”。
古通“侈”。
开,打开。 方言,张,下部大:衣服下摆太~。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平安,安定:~适(幽闲安适)。~安。~然处之。 佳,美好:~运。否(pǐ)极~来。 极:~西(旧指欧洲)。 骄纵,傲慢:~侈(骄纵奢侈)。骄~。 通:天地交~。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奓』《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加切,音咤。張也,開也。 《莊子·知北遊》神農闔戸晝瞑,妸荷目奓戸而入。 《成公綏·天地賦》何隂陽之難測,偉二儀之奓闊。 又奓言,猶夸言也。 《唐書·陸贄傳》奓言無驗。 又《集韻》詩車切,音賖。侈也。 《秦·詛楚文》𡪏奓競從。 《註》𡪏,籀文宣。 《張衡·西京賦》馮虛公子,心奓體泰。 又《集韻》《韻會》𠀤陟駕切,音姹。義同。 又《集韻》敞𠇍切。同侈。 又充夜切,音厙。𠀤與侈義同。𡩦,古文宣,與籀文宣字形近。
『体』《廣韻》蒲本切《集韻》部本切,𠀤盆上聲。劣也。 又麤貌。與笨同。 《通雅》輀車之夫曰体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葬,同昌公主賜酒餠餤四十橐駝,以飤体夫。 《註》体,蒲本反。体夫,轝柩之夫。 俗書四體之體,省作體,誤。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涕上聲。 《說文》總十二屬也。 《釋名》體,第也。骨肉毛血表裏大小相次第也。 《廣韻》四支也。 《禮·中庸》動乎四體。 又《易·文言》君子體仁,足以長人。 《疏》體包仁道。 又《書·畢命》辭尚體要。 《註》辭以理實爲要。 又《詩·衞風》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傳》體,兆卦之體。 又《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箋》體,成形也。 又《周禮·天官》體國經野。 《註》體,猶分也。 又《周禮·天官·內饔》辨體名肉物。 《註》體名,脊脅臂臑之屬。 又《禮·文王世子》外朝以官體異姓也。 《註》體,猶連結也。 又《禮·學記》就賢體遠。 《註》體,猶親也。 又《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 《註》猶生也。 又《禮·中庸》體羣臣也。 《註》猶接納也。 又《左傳·昭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舞者有文武二體。 《廣韻》俗作軆。 《集韻》作躰。 《增韻》俗作体,非。
『泰』《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太。 《說文》滑也。 又大也。 《前漢·郊祀歌》揚金光,橫泰河。 又通也。 《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 《詩·小雅》昊天泰憮。 又寬也,安也。 《論語》君子泰而不驕。 又侈也。 《晉語》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陵泰丘。 又風名。 《爾雅·釋天》西風謂之泰風。 《註》西風成物,物豐泰也。 又山名。 《爾雅·釋山》泰山爲東嶽。 又有小泰山,在朱虛縣,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晉海陵郡,今屬揚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屬濟南府。俱見《廣輿記》。 又澤名。 《山海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于泰澤。 又社名。 《蔡邕·獨斷》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 《禮·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韻補》叶他計切,音替。 《曹植·七啓》元化參神,與靈合契。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鎭乎無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齊泰。 《說文》亦省作太。从水。俗作,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