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罪过;攘:排除;诟:耻辱。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尤:罪过;攘:排除;诟:耻辱。暂时忍受罪过,等待将来除去耻辱。
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战国·楚·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耐。~痛。~受。容~。~俊不禁(忍不住笑)。 狠心,残酷:~心。残~。
特异的,突出的:~为(wéi )。~异。无耻之~。 更加,格外:~其。 过失:效~(学着别人做坏事)。 怨恨,归咎:怨天~人。 姓。
侵夺,偷窃:~羊(指暴露亲人的过失,语出《论语·子路》中的“其父~羊,而子证之”)。~夺。~窃。~善(掠人之美)。 推,排斥:~斥。~除。~夷(抵御外国侵略)。 烦乱:~~(纷乱)。扰~。 捋:~袂。~臂。
耻辱:“~莫大于宫刑”。 辱骂:~骂。~病(指责,辱骂)。~谇(辱骂指斥)。~厉。~詈。~辱。
《唐韻》而軫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軫切,𠀤人上聲。 《說文》能也。 《徐曰》能音耐。从心刃。 《長箋》如刀剌心,忍意也。 《周武王·書銘》忍之須臾,乃全汝軀。 又《廣韻》强也,有所含忍。 《左傳·昭元年》魯以相忍爲國。 又安于不仁曰忍。 《詩·大雅》維彼忍心,是顧是復。 《詩·小雅》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又忍忍,猶不忍也。 《後漢·崔琦傳》情懷忍忍。 又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而振切,音仞。堅柔也,本作肕。亦作忍。 《周禮·地官·山虞註》柔忍,通作刃。 《詩·小雅·荏染柔木註》柔刃之木荏苒然。 《釋文》忍音刃。 《禮·月令·納材葦註》此時柔刃,𠀤與韌靭忍同。
『尤』《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郵。 《說文》尤,異也。从乙又聲。 《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 《司馬相如·封禪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 《註》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 又《廣韻》怨也。 《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 《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又最也。 《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 《註》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爲最。 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 又彗星亦名蚩尤旗。 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 《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通作郵。 《詩·小雅》不知其郵。 《前漢·成帝詔》以顯其郵。 又叶戸恢切,音回。 《詩·小雅》廢爲殘賊,莫知其尤。叶上梅。 又叶與之切,音怡。 《詩·鄘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叶下之。 又叶以諸切,音余。 《道藏歌》日月粲華暉,如光照眞符。億兆不同劫,千載莫之尤。
『攘』《唐韻》汝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如陽切,𠀤音穰。 《說文》推也。 又竊也。 《書·呂𠛬》奪攘矯虔。 《禮·禮器》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 又因其自來而取曰攘。 《論語》其父攘羊。 又卻也。 《禮·曲禮》左右攘辟。 《周禮·秋官·禁殺戮》掌司攘獄者,遏訟者,以告而誅之。 《註》攘,猶卻也。 《疏》謂人有罪過,官有文書。追攝不肯受者。 《齊語》西征攘白翟之地。 《前漢·鄒陽傳》攘袂而正議。 《註》攘袂,猶今人云捋臂。 又除也。 《詩·大雅》攘之剔之。 《疏》攘除翦剔。 又《揚子·方言》止也。 又《唐韻》如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汝兩切,𠀤音壤。擾也。 《前漢·𨻰平傳贊》傾側擾攘楚魏之閒。 又《唐韻》《集韻》《韻會》人漾切《正韻》人尚切,𠀤與讓通。遜也。 《前漢·禮樂志》隆雅頌之聲,盛揖攘之容。 《註》攘,古讓字。 又《藝文志》道家者流,合於堯之克攘,易之嗛嗛。 又《集韻》式亮切,賞去聲。與饟同。 《詩·小雅》攘其左右。 《箋》攘讀爲饟。 又《集韻》《韻會》𠀤泥庚切,音獰。搶攘,亂貌。 《前漢·賈誼傳》國制搶攘。 《註》攘,女庚反。師古讀搶攘爲傖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