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夫妻尽节,对朋友尽义。节、义当时也作别的解释,是旧时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宋.洪迈《夷坚丙志.忠孝节义判官》:“洵跪问曰:‘叔父今何之?’曰:‘吾今为忠孝节义判官,所主人间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事也。’”清.汤斌《处士孙君传》:“君独日携书卷,坐古柏下,与人语唯经史及古今忠孝节义事,娓娓不倦。”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一:“他爱看个唱本本、戏本本,那些充满了忠孝节义、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亦作“忠孝节烈”。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 并列 忠,忠诚;孝,善事父母;节,气节,节操;义,道义。旧时倡导的道德准则。《封神演义》20回:“民知有~,不知妄作邪为。”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21:“他爱看个唱本本、戏本本,那些充满了~、悲欢离合的故事曾迷惑了他。”△褒义。多用于指称传统的道德。也作“忠孝节烈”。
诚心尽力:~心。~诚。~实。~告。~于。~魂。~义。~贞。效~。赤胆~心。~言逆耳。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居丧的事:守~。吊~。 丧服:戴~。~衣。 姓。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 情谊:~气。恩~。~重如山。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 指认为亲属的:~父。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 姓。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 《說文》敬也。 《玉篇》直也。 《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 《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 《書·伊訓》爲下克忠。 《傳》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 《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廣韻》無私也。 《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 《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 《周語》忠非親禮。 《註》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又淵名。 《山海經》忠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 《漢溧陽長潘乾𥓓》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孝』《唐韻》呼敎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敎切,𠀤嘐去聲。 《說文》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孝經》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書•堯典》克諧以孝。 《禮•祭統》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之謂畜。 又《祭義》曾子曰:居處不莊非孝,事君不忠非孝涖官不敬非孝,朋友不信非孝,戰𨻰無勇非孝。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 又《諡法》五宗安之,慈惠愛親,秉德不回,協時肇享,大慮行節,𠀤曰孝。 又姓。 《風俗通》秦孝公後。 又叶許救切,音臭。 《詩•周頌》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叶上疚造。 又叶許六切,音旭。 《詩•大雅》匪棘其欲,遹追來孝。叶上淢,淢音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