忸忸怩怩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iǔ niǔ ní ní
成语注音 ㄋ一ㄡˇ ㄋ一ㄡˇ ㄋ一ˊ ㄋ一ˊ
成语简拼 nnnn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turn coy and shy(in an embarrassed manner)
成语组合  AABB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羞愧或不大方的样子。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她故意卖弄风骚的样子忸忸怩怩地又说:‘我是寡妇,我愿意你们来呀!’”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尚书·五子之歌》:“颜厚有忸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怩(ní)〕不好意思,惭愧或不大方的样子,如“~~不安”、“~~作态”。

〔~怩(ní)〕不好意思,惭愧或不大方的样子,如“~~不安”、“~~作态”。

〔忸~〕见“忸”。

〔忸~〕见“忸”。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六切,音朒。慙也。 《書·五子之歌》顏厚有忸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九切,音紐。習也。 《荀子·議兵篇》忸之以慶賞。 《註》忸與狃同。

『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六切,音朒。慙也。 《書·五子之歌》顏厚有忸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女九切,音紐。習也。 《荀子·議兵篇》忸之以慶賞。 《註》忸與狃同。

『怩』

《唐韻》《集韻》《韻會》女夷切《五音集韻》年支切,𠀤音尼。 《說文》忸怩,慙也。从心尼聲。 《孟子》忸怩。 《註》慚色也。  又《正韻》年題切,音泥。義同。  又《廣韻》《韻會》𠀤尼質切,音暱,愧也。 本作㥾。或作怩。◎按女字孃母,年字泥母,當以孃母爲親也。蓋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但泥字音在舌端,孃母音在舌上,雖同一次濁,然泥輕,而孃尤輕,此不可不辨。

『怩』

《唐韻》《集韻》《韻會》女夷切《五音集韻》年支切,𠀤音尼。 《說文》忸怩,慙也。从心尼聲。 《孟子》忸怩。 《註》慚色也。  又《正韻》年題切,音泥。義同。  又《廣韻》《韻會》𠀤尼質切,音暱,愧也。 本作㥾。或作怩。◎按女字孃母,年字泥母,當以孃母爲親也。蓋泥孃二母,徵音旣同,次濁又同,最易相犯。但泥字音在舌端,孃母音在舌上,雖同一次濁,然泥輕,而孃尤輕,此不可不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