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晚清文学丛钞 瞎编奇闻》第五回)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患急病遇到慢性的医师,喻缓不济急。明代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此时富家子正是急惊风撞着了慢郎中。”
焦燥:~燥。着~。焦~。 气恼,发怒:~眼。 使着急:这件事真~人。 匆促:~促。~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流。~进。~先锋。~风暴雨。 迫切,要紧:~切。~诊。~事。 严重:告~。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人之难。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冲打,碰击:~钟。~车。~击。顶~。冲~。 碰见,无意中遇到:~见。 试探:~大运(碰运气)。
穿(衣):穿~。穿红~绿。~装。 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下落,来源:~落。 派遣:~人前来领取。 公文用语,表示命令的口气:~即施行。
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使,派,用:别~手摸。 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入睡:躺下就~。 用在动词后,表示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打~了。没见~。
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放,搁进去:~点儿盐。 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你说得真对!
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照~办。
迟缓,速度小,与“快”相对:~车。~件。~腾腾。~条斯理。缓~。迟~。~性。 态度冷淡,不殷勤,不礼貌:~待。轻~。傲~。怠~。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 姓。
〔屎壳~〕“蜣螂”的俗称。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廣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𠀤音伋。 《釋名》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 又《說文》褊也。 《後漢·范丹傳》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于朝。 又《廣韻》疾也。 《增韻》迫也。 又窘也。 《禮·王制》國無六年之畜曰急。 《史記·周本紀》囊王告急于晉。 又請急,古休假名。晉令急假者,一月五急。 本作㤂。 《說文》从心及聲。隸作急,刍卽及字。 《歐陽氏曰》俗作𢚩,非。
『惊』《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𢝋。 《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𠀤音京。 《說文》馬駭也。 《玉篇》駭也。 《易·震卦》震驚百里。 《詩·大雅》震驚徐方。 《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叶居陽切,音姜。 《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撞』《唐韻》宅江切《集韻》《韻會》傳江切,𠀤音幢。 《說文》丮擣也。 《廣韻》突也。 又擊也。 《禮·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 《戰國策》迫則杖戟相撞。 《註》手擣也。 《前漢·樊噲傳》持盾直撞入立帳下。 《註》謂以盾撞擊人。 《韓愈詩》文章自娛戲,金石日擊撞。 又《唐韻》直降切《集韻》《韻會》丈降切,𠀤幢去聲。義同。 《魏志·杜襲傳》萬石之鍾,不以莛撞起音。
『慢』《廣韻》謨晏切《集韻》《正韻》莫晏切《韻會》莫綰切,𠀤音縵。 《說文》惰也。从心曼聲。一曰不畏也。 《廣韻》怠也,倨也,緩也。 《朱子曰》慢,放肆也。 又或作僈。 《荀子·不苟篇》寬而不僈。亦作謾。 《前漢·董仲舒傳》桀紂暴謾。 又《大學》舉而不能先命也。 《鄭氏云》命,讀爲慢。 又《集韻》亦作漫。詳水部漫字註。 又《集韻》䁕見切,音麫。慢訑,弛縱意。 又《集韻》謨官切,音瞞。惑也。 又叶民堅切,音眠。 《古詩》太古之不慢兮,禮義之不愆兮。 又叶莫半切,音幔。 《謝惠連·秋懷詩》夷險難預謀,倚伏昧前算。雖好相如達,不同長卿慢。
『中』《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