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獐拘猪


   见“急张拘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í zhāng jū zhū
成语注音 ㄐ一ˊ ㄓㄤ ㄐㄨ ㄓㄨ
成语简拼 jzjz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繁体 急獐拘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急张拘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焦燥:~燥。着~。焦~。 气恼,发怒:~眼。 使着急:这件事真~人。 匆促:~促。~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流。~进。~先锋。~风暴雨。 迫切,要紧:~切。~诊。~事。 严重:告~。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人之难。

哺乳动物,形状像鹿,毛较粗,头上无角,雄的有长牙露出嘴外。皮可制革(亦称“牙獐”):~头鼠目(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

逮捕或扣押:~捕。~系。~留。~拿。~囚。~禁。~押。 限,限制:~束。~谨。不~小节。 固执,不变通:~泥。~礼。~迂。

遮蔽:“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而退”。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倌。~场。~圈(juàn )。~肉。生~。野~。种(zhóng )~。 古同“潴”,水积存之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急』

《廣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𠀤音伋。 《釋名》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  又《說文》褊也。 《後漢·范丹傳》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于朝。  又《廣韻》疾也。 《增韻》迫也。  又窘也。 《禮·王制》國無六年之畜曰急。 《史記·周本紀》囊王告急于晉。  又請急,古休假名。晉令急假者,一月五急。 本作㤂。 《說文》从心及聲。隸作急,刍卽及字。 《歐陽氏曰》俗作𢚩,非。

『獐』

《廣韻》《集韻》諸良切《正韻》止良切,𠀤音章。 《集韻》麋屬。 《廣韻》本作麞。詳鹿部麞字註。

『拘』

《唐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𠀤音駒。 《說文》止也。 《徐曰》物去,手能止之也。 《廣韻》執也。 《易·隨卦》拘係之,乃從維之。 《書·酒誥》盡執拘以歸于周。 《左傳·僖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諸原。  又《史記·汲黯傳》弘大體,不拘文法。 《前漢·司馬遷傳》隂陽之術大詳而衆忌諱,使人拘而多畏。 《註》拘,曲礙也。 《集韻》或作句。  又作𢳉。別作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侯切,音鉤。擁也。 《禮·曲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 《註》以袂擁帚之前,埽而郤行之。  又取也。 《禮·曲禮》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 《疏》却手從僕手下自拘取之。  又曲也。與句同。 《荀子·哀公篇》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 《註》務讀爲冒。覆項也,句領,繞頸也。  又摟聚也。  又《正韻》求於切,音渠。 《莊子·達生篇》吾處身也,若橛株拘。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 《前漢·地理志》拘㵎水至邯鄲入白渠。 《註》應劭讀。  又俱遇切,音句。拘挐,不展也。  又《集韻》《韻會》𠀤拘玉切。與挶通。戟持也。 《前漢·五行志》撠高后掖。 《註》拘持之也。◎按詩傳,戟挶義同。故註釋互用。

『猪』

《廣韻》俗豬字。 《唐韻》陟魚切《集韻》《韻會》張如切,𠀤著平聲。 《說文》豕而三毛叢居者。 《爾雅·釋獸》豕子豬。 《註》今亦曰彘,江東呼豨,皆通名。 《揚子·方言》吳揚之閒謂之豬子。 《埤雅》豬性𤰞而率。 《揚子·太𤣥經》出野見虛,有虎牧豬。  又山豬,卽豪豬也。詳前豪字註。  又嶺南有嬾婦豬。 《桂海虞衡志》嬾婦似山豬而小,喜食禾。田夫以機軸織絍之器掛田所,則不復近。  又貓豬。 《楊愼·丹鉛錄》毛犀卽彖也。善知吉凶,古人呼爲貓豬,交廣人謂之豬神。  又石豬。 《蜀志》蜻蛉縣有石豬,子母數千頭,傳言夷昔牧豬于此,一朝豬化爲石。  又官名。 《魏志·東夷傳》夫餘國以六畜名官,一曰豬加。  又草名。 《博雅》伏豬,木禾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陶弘景曰:豬苓,其塊黑似豬屎,故名。互詳前豕豨二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渠豬之山,渠豬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又湫名。 《北夢瑣言》邛州有湫,有牝豕出入,號豬龍湫。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豬拔州,隸隴右道。  又《廣韻》豬口,地名。亦作䐗。 《晉書·甘卓傳》軍次豬口。  又《閔公承傳》作䐗口。  又《韻會》通作瀦,水所停也。 《書·禹貢》大野旣豬。 《孔傳》大野,澤名。水所停曰豬。 《蔡傳》水蓄而復流者,謂之豬。 《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 《註》下濕之地。  又孟豬,澤名。通作諸。 《書·禹貢》被孟豬。 《蔡傳》地志,在梁國睢陽東北,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及《爾雅·釋地》作孟諸。  又《字彙補》照迦切,音遮。 《左傳·定十四年》宋野人歌曰:旣定爾婁豬,盍歸吾艾豭。干寶讀。 《廣韻》俗作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