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里马赤


   蒙古语。意译为翻译者。引申为代言人。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北人﹞立怯里马赤,盖译史也,以通华夷言语文字。昔 世祖 尝问 孔子 何如人。或应之曰:‘是天的怯里马赤。’ 世祖 深善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è lǐ mǎ chì
成语简拼 qlmc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蒙古语。意译为翻译者。引申为代言人。 明 叶子奇 《草木子·杂俎》:“﹝北人﹞立怯里马赤,盖译史也,以通华夷言语文字。昔 世祖 尝问 孔子 何如人。或应之曰:‘是天的怯里马赤。’ 世祖 深善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胆小,没勇气:~场。~懦。~弱。~步。~阵。羞~。 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露~。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血。~字。 真诚,忠诚:~诚(极其真诚)。~忱。~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胆忠心。 空无所有:~手空拳。~地千里。 裸露:~脚(光脚)。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怯』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𠀤音㾀。 《說文》多畏也。本作㹤,从犬去聲。犬性易㹤。今作怯。杜林說:从心,怯主於心也。 《釋名》怯,脅也。見敵恐脅也。 《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又《增韻》懦也,懾也。  又《集韻》去陟切,音𤷾。弱也。  又叶乞約切,音却。 《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偃示怒腹,不敢拒格。格,音各。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尺。 《說文》南方色也。 《玉篇》朱色也。 《易·說卦》乾爲大赤。 《疏》取其盛陽之色也。 《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疏》天子社廣五丈,東方靑,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黃土。 《禮·曲禮》周人尚赤。 《註》以建子之月爲正,物萌色赤。  又《書·康誥》若保赤子。 《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  又《前漢·五行志》赤地千里。 《註》空盡無物曰赤。  又《韻會》裸裎曰赤體,見肉色也。  又《史記·孟子列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又《韻會》赤縣,謂畿縣也。 《晉書·成公綏傳》赤縣據於辰巳。  又水名。 《莊子·天地篇》黃帝遊乎赤水之北。 《博雅》崑崙虛,赤水出其東南陬。  又六赤。 《正字通》今骰子別名。 《李洞·贈李郞中詩》微黃喜兆莊周夢,六赤重新擲印成。  又姓。 《呂氏春秋》赤冀作臼。 《列仙傳》赤斧,巴人。  又《集韻》七迹切,音戚。 《周禮·秋官》赤犮氏。 《註》赤犮,猶言捇拔也。 《疏》捇拔,除去之也。  又《韻補》叶敕略切。 《郭璞·猙贊》章義之山,奇怪所宅。有獸似豹,厥色惟赤。宅,徒洛切。 《說文》作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