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冒昧


   请原谅我的冒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ù wǒ mào mèi
成语注音 ㄕㄨˋ ㄨㄛˇ ㄇㄠˋ ㄇㄟˋ
成语简拼 swmm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恕我冐昧
成语英文 saving your presence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请原谅我的冒昧。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恕我冒昧,说了这么多不中听的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满小姐,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原谅,宽容:~宥。~谅。~罪。宽~。饶~。~我直言。 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道。忠~。

自称,自己,亦指自己一方:~们。~见(我自己的看法)。~辈。~侪(我们)。自~。~盈彼竭。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 古同“帽”。 古同“瑁”,玳瑁。 姓。

〔~顿(dú)〕中国汉初匈奴族的一个君主名。

暗,不明:幽~。~旦(清晨还未明亮时)。 昏,糊涂,不明白:愚~。蒙~。素~平生(一向不认识)。 目不明:“目不别五色之章为~”。 隐藏,隐瞒:暧~。~心(违背良心做坏事)。 冒犯:冒~(多作谦辞)。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恕』

《唐韻》《集韻》《韻會》商署切《正韻》商豫切,𠀤書去聲。 《說文》仁也。 《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 《禮·中庸疏》恕,忖也,忖度其義於人也。 《論語》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程註》恕者,仁之施也。 《朱註》恕非寬假之謂。  又曰:推已及物爲恕。 《說文》長箋》如心爲恕,會意。

『我』

《唐韻》五可切《集韻》《韻會》語可切,𠀤俄上聲。 《說文》施身自謂也。 《廣韻》已稱也。  又稱父母國曰我,親之之詞。 《春秋·隱八年》我人祊。  又姓。古賢人,著書名我子。  又《說文》或說我,頃頓也。○按頃頓,義與俄同。然字書從無作俄音者,存考。  又《韻補》叶與之切,音台。 《揚子·太𤣥經》出我入我,吉凶之魁。 《註》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又叶阮古切,音五。 《張衡·鮑德誄》業業學徒,童蒙求我。濟濟京河,實爲西魯。𢦐,篆文我。

『冒』

《唐韻》莫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𠀤音耄。 《說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 《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苟容。 《註》師古曰:貪蔽也。 《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 《註》冒,蔽也。  又假稱曰冒。 《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 《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 《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  又與媢通。 《正韻》忌也。 《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又通作瑁。 《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 《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密北切,音黙。 《增韻》貪也。 《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又犯也。 《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又單于名。 《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又《集韻》《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 《註》毒音代,冒音妹。 《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昧』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 《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 《博雅》冥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昧謂冥昧。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 《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 《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 《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 《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註》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 《註》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 《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 《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 《易·豐卦》日中見沬。 《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𠀤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叶莫結切。 《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