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近忽远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ù jìn hū yuǎn
成语注音 ㄒㄨˋ ㄐ一ㄣˋ ㄏㄨ ㄩㄢˇ
成语简拼 xjh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恤:周济;忽:不重视。救济自己亲近的人,对不亲近的人就不重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成语典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 救济:~金。抚~。 忧虑:~~(忧虑的样子)。

距离短,与“远”相对:接~。附~。靠~。~路。~景。舍~求远。~在眉睫。~朱者赤,~墨者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时间:~况。~来。~代。~岁。~闻。~照。~体诗。 亲密:亲~。~亲。~臣。平易~人。 差别小,差不多:接~。相~。 浅显:言~旨远。

粗心,不注意:~视。疏~。~略。玩~职守。 迅速,突然:~而。~然。~地。~高~低。 长度和重量单位(十忽为一丝,十丝为一毫):~微(极言细微)。微~其微。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时间长:~古。~祖。长~。永~。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深奥:言近旨~。 姓。

避开:近君子,~小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恤』

《唐韻》辛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𠀤音戌。 《說文》憂也。从心血聲。 《書·盤庚》永敬大恤。 《詩·小雅》出則銜恤。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𡨥亂。皆訓憂也。  又收也,賑也。 《周禮·地官》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註》恤,振憂貧者。 《通論》振貧老曰恤。  又《增韻》愍也,災危相憂也。 《周禮·地官》十二敎,八曰以誓敎恤,則民不怠。 《疏》民有厄喪,敎相憂恤也。  又相憂曰恤。 《周禮·地官》八𠛬,六曰不恤之𠛬。 《鄭司農註》恤謂相憂也。  又恤恤,憂患貌。 《左傳·昭十二年》且言曰:恤恤乎。  又作卹。 《詩·唐風·小序》不恤其民也。 《註》恤,亦作卹。 《周禮·春官·典瑞》以卹凶荒。 《註》卹者,開府庫振救之。  又姓。晉大夫恤由。 心血爲恤,蓋心戌然而慘惻之若已身之有患也。

『近』

《廣韻》其謹切《集韻》《韻會》《正韻》巨謹切,𠀤音瘽。 《玉篇》不遠也。 《詩·小雅》會言近止。 《易·繫辭》近取諸身。  又《廣韻》幾也。言庶幾也。 《論語·其庶乎註》庶言近道也。  又《韻會》迫也。 《易·繫辭》二多譽,四多懼,近也。 《註》位偪于君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巨靳切,音覲。 《說文》附也。 《增韻》親也,近之也。 《書·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  又《洪範》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 《韻會》凡遠近之近,上聲。附近之近,去聲。  又《集韻》居吏切,音記。已也。辭也。 《詩·大雅》往近王舅。 《註》辭也。

『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笏。 《說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 《晏子春秋·齊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  又《廣韻》倏忽也。 《爾雅·釋詁》盡也。 《註》忽然盡貌。 《左傳·文五年》臯陶庭堅,不祀忽諸。  又滅也。 《詩·大雅》是絕是忽。 《傳》忽,滅也。  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 《劉德曰》忽,蜘蛛網也。  又慢忽也。 《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又忽荒,空無著也。 《賈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又姓。明有忽忠,忽明。  又通作曶。 《前漢·揚雄傳》時人皆曶之。 《註》與忽同。  又仲忽,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作中曶。 亦通作笏。 《儀禮·士喪禮》竹笏。 《註》今文笏作忽。 亦通作芴。 《荀子·正名篇》芴然而粗。 《註》與忽同。無根本貌。  又叶火一切,音翕。 《前漢·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始於一,產氣黃鍾,造計杪忽。  又叶許月切,音血。 《陸機·雲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 《說文》从心勿聲。 《長箋》亦書作𢗘。◎按今字,皆从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从今文,駁正經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