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疑虚猲


   见“恫疑虚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òng yí xū gé
成语注音 ㄉㄨㄥˋ 一ˊ ㄒㄨ ㄍㄜˊ
成语简拼 dyxg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恫疑虚虚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恫疑虚喝”。


近义词



成语示例


~,荒渺浮夸,举无所施其伎焉者,得此道也。 严复《救亡决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则秦不能害齐亦明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吓(hè)〕恐吓,吓(xià )唬。

不信,猜度(duó):~惑。~问。~心。~团。~虑。~窦。~点。~端。猜~。怀~。半信半~。 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案。~难。~义。存~。

安定,止息。 古同“拟”,比拟。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 内心怯懦:做贼心~。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 抽象的:~词。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同“墟”,大丘。 同“圩”,集市。

〔~獢(xiāo)〕一种短嘴的猎狗。

古通“嚇”,恐吓,吓唬。

〔~狚〕巨大的狼。

狗的气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恫』

《唐韻》《正韻》他紅切《集韻》《韻會》他東切,𠀤音通。 《說文》痛也。从心同聲。 《詩·大雅》神罔時恫。 《集韻》或作痌恿。  又呻吟也。 《顏師古·正俗》關中謂呻吟爲呻恫。  又《集韻》吐孔切,音捅。義同。  又《廣韻》《韻會》𠀤徒弄切,音洞。憁恫。不得志也。 《史記·蘇秦傳》恫疑虛喝。

『疑』

《唐韻》語其切《集韻》魚其切《韻會》凝其切,𠀤音宜。惑也。 《廣韻》不定也。 《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 《禮·坊記》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爲民坊者也。 《疏》疑謂是非不決,當用禮以章明之。  又度也。 《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 《註》疑,度也,不可預度君之面位,邪立嚮之。  又《廣韻》恐也。  又《增韻》似也,嫌也。  又《爾雅·釋言》戾也。  又山名。 《淮南子·原道訓》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衆。 《註》九疑,山名也。在蒼梧。  又神名。 《山海經》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  又官名。 《禮·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 《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右曰弼。  又《韻會》疑陵切《正韻》魚陵切,𠀤音凝,定也。 《詩·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 《傳》疑,定也。 《疏》正義曰:疑,音凝。疑者,安靜之義,故爲定也。 《莊子·達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  又《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銀入聲。 《儀禮·鄕射禮》賓升西階,上疑立。 《註》疑,止也。有矜莊之色。 《釋文》疑,魚乙切。  又《士昏禮》婦疑立于席西。 《註》疑,正立自定之貌。  又《集韻》《韻會》𠀤偶起切,同擬。 《易·文言》隂疑于陽。 《禮·射義》不以公卿爲賓,而以大夫爲賓,爲疑也。 《註》疑,自下上至之辭也。 《疏》疑,擬也。是在下比擬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辭也。  又《韻補》叶魚記切,音義。 《易·升卦》升虛邑無所疑也。  又叶魚求切,音牛。 《賈誼·鵩賦》德人無累,知命不憂。細故芥蔕,何足以疑。

『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竭切,音歇。 《說文》短喙犬也。 《爾雅·釋畜》短蝝𤟩獢。 《詩·秦風》載獫𤟩獢。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葛切,音喝。義同。 《集韻》本作歇。或作𤢔獦。  又《廣韻》恐也。 《前漢·王子侯表》葛魁節侯寬,坐縛家吏,恐猲受賕棄市。  又《王莽傳》各爲權勢,恐𤟩良民。 《註》師古曰:𤟩,以威力脅之也。音呼葛反。  又《廣韻》起法切《集韻》气法切,𠀤音姂。義同。或作𤢔。  又《集韻》居曷切,音葛。猲狙,巨狼。或作獦。  又《集韻》虛艾切,音餀。犬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