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寡欲


   清静淡泊,很少欲望。指不追名遂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án dàn guǎ yù
成语注音 ㄊ一ㄢˊ ㄉㄢˋ ㄍㄨㄚˇ ㄩˋ
成语简拼 tdg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恬淡寡慾
成语英文 be contented and indifferent to worldly gai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清静淡泊,很少欲望。指不追名遂利。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贫道原是恬淡寡欲的,可惜这个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挥霍。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五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成语典故

恬淡:安于淡泊的生活。不追求名利,很少世俗欲求。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中宗》:“唐之子孙杀者囚者殆无遗类,而攸绪兄弟以皇族自居,不知此六年之内,何面目以尸居于百僚之上,而犹自矜曰恬淡寡欲,将谁欺乎?”《歧路灯》第七十五回:“贫道原是恬淡寡欲的。可惜这个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挥霍。”又有【恬淡无为】。意即清虚淡泊,一切顺应自然。郭沫若《庄子的批判》:“他理想的恬淡无为,也被盗窃了成为二千多年来的统治阶层的武器。” 见“恬淡无欲”。宋·曾巩《徐幹中论目录序》:“魏文帝称幹怀文抱质,~,有箕山之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安静,安然,坦然:~静。~适。~然。~谧。~淡(淡泊名利,清静无为)。

含盐分少,与“咸”相对:味~。~水。~化。 浅,薄,含某种成分少,与“浓”相对:~酒。~绿。~薄。浅~。~雅。天高云~。 不热心:冷~。~泊(对名利不热心)。~漠。~忘。恬~。 营业不旺盛:~季。 无关紧要,无聊:扯~。~话。

少,缺少:~薄。~恩。~陋。~趣。优柔~断。~不敌众。孤陋~闻。~廉鲜(xiǎn )耻(不廉洁,不知耻)。清心~欲。 淡而无味:~味。清汤~水。 妇女死了丈夫:~妇。~母。~居。守~。

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念。~望。~火。食~。情~。禁~。纵~。 想要,希望:~盖弥彰。~罢不能。~速不达。 需要:胆~大而心~细。 将要:摇摇~坠。山雨~来风满楼。 婉顺的样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恬』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兼切,音甜。 《說文》安也。从心,甜省聲。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靜也。 《莊子·繕性篇》以恬養志。

『淡』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音啖。 《說文》薄味也。 《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 《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 《註》啖,亦作淡。 《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又甘之反也。 《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 《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 《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又隨風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 《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𠀤入。  又《廣韻》《集韻》𠀤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又與痰通。 《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 《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餤。水味也。 《中庸》淡而不厭。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 《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瓦切,瓜上聲。 《說文》少也。从宀頒。頒,分賦也。宀分故爲少也。 《爾雅·釋詁》罕也。 《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 《繫辭》吉人之辭寡。  又《釋名》倮也。倮然單獨也。 《書·梓材》至于敬寡。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馮弱犯寡則𤯝之。  又《大戴禮》五十無夫曰寡。  又凡孀嫠皆曰寡婦。  又無夫無婦𠀤謂之寡。丈夫曰索,婦女曰嫠。  又王侯謙稱。 《禮·曲禮》諸侯自稱曰寡人。 《論語》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皆言寡德也。  又《詩·大雅》𠛬于寡妻。 《註》嫡妻也。 《箋》寡有之妻,言賢也。 《疏》嫡妻惟一,故言寡。  又叶公戸切,音古。 《詩·小雅》爰及矜人,哀此鰥寡。叶上野羽。野音暑。  又《大雅》不侮矜寡。叶上吐下禦。  又叶古火切,音果。 《陸雲·歲暮賦》歲難除而易逝兮,情艱多而泰寡。年有來而棄子兮,時無算而非我。 《正字通》本作寡。 《正譌》俗从力作寡,非。寡字下从力作。

『欲』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𠀤音浴。 《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 《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 《禮·曲禮》欲不可從。 《疏》心所貪愛爲欲。  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物欲。 《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 《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又《增韻》愛也。 《孟子》可欲之爲善。 《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又期願之辭。 《論語》我欲仁。 《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 《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又婉順貌。 《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又將然也。 《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 《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又與慾通。 《詩·大雅》匪棘其欲。 《註》與慾同。  又《集韻》《韻會》𠀤兪戍切,音裕。義同。 《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 《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又叶余律切,音聿。 《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