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放下肩上挑的担子。形容摆脱职务,卸去责任。
戍守锋镝之余,未及~,又复救死扶伤。 明·王阳明《乞宽免税粮急救民困以弭灾变疏》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去年秋,群试监中,有司以为不肖,始决意为卢肩弛担之计。”
宋·陈亮《与应仲实书》:“去年秋,群试监中,有司以为不肖,始决意为卢肩弛担之计。”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喘~。叹~。窒~。瞬~万变。 停止,歇:休~。歇~。~怒。~兵。~事宁人。~止。平~。偃旗~鼓。 繁殖,滋生:休养生~。滋~。 音信:消~。信~。 儿女:子~。 利钱:~率(lǜ)。利~。月~。
脖子旁边胳膊上边的部分:~膀。~胛。并~。 担负:~负。~荷(hè)。~舆(轿子)。
放松,松懈,解除:松~。废~。~惰(懈怠)。~缓(局势、气氛等变和缓)。~张(“张”,拉紧弓弦;“弛”,放松弓弦,喻兴废、宽严、劳逸等)。 延缓:~期。
同“掸”。
《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𠀤音熄。 《說文》喘也。 《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又大聲歎曰太息。 《戰國策》閔王太息。 《註》長出氣也。 《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 《師古註》太息之大也。 又累氣曰累息。 《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 一曰止也。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又處也。 《詩·小雅》無恆安息。 《傳》息,猶處也。 又生也。 《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 《前漢·宣帝紀》𠛬者不可息。 《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又《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又子曰息。 《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 《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又《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 《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又出錢生子亦曰息。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又勞也。 《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 《註》息,勞也。 《釋文》勞,力報反。 又休也。 《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 《註》休息之也。 又《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 《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又《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又國名。 又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 《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 《註》息國,汝南新息縣。 《釋文》一本作鄎。 又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 《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又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 《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又姓。 《姓苑》今襄陽有此姓。 又息夫,複姓。 又叶私列切,音屑。 《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 从心从自,自亦聲。 《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肩』《唐韻》古賢切《集韻》《韻會》《正韻》經天切,𠀤音堅。 《說文》髆也。从肉,象形。 《徐曰》象肩形,指事也。 《廣韻》項下。 《正韻》膊上。 《六書故》臂本曰肩。 又《爾雅·釋詁》肩,克也。 《詩·周頌》佛時仔肩。 《傳》仔肩,克也。 《箋》仔肩,任也。 《書·盤庚》朕不肩好貨。 《傳》肩,任也。我不任好貨之人。 又《韻會》勝也。肩强能勝重,堪任義。 《爾雅·釋詁》肩,勝也。 又《釋名》肩,堅也。甲闔也。與胸脇皆相會闔也。 又息肩。 《左傳·襄二年》鄭子駟請息肩於晉。 《註》欲辟楚役,以負擔喻。 又比肩。 《爾雅·釋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 《又》西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岠虛比,爲卭卭岠虛齧甘草,卽有難,卭卭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蟨。 又獸三歲曰肩。 《詩·齊風》𠀤驅從兩肩兮。 《傳》獸三歲曰肩。 又鳥名。 《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註》征鳥,題肩也。齊人謂之擊征。 又《集韻》作也,媵也。 又姓。 《正字通》肩龍明,金人。肩固,洪武中貢士泰和人。 又人名。 《禮·檀弓》公肩假。 《左傳·桓五年》周公黑肩,將左軍。 《註》黑肩,周桓公也。 又《集韻》丘閑切,音掔。膊也。 又胡恩切,音痕。肩肩,羸小貌。 《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音義》胡恩反。羸小貌。 又直貌。 又《五音集韻》胡田切,音賢。義同。 《莊子·德充符肩肩音義》又胡咽反。
『弛』《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𠀤音豕。 《說文》弓解也。 《禮·曲禮》弛弓尚角。 《儀禮·鄕射禮》不勝者執弛弓。 又放也。 《爾雅·釋詁註》弛,放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故云弛放。 《前漢·武帝紀》跅弛之士。 《註》跅者,跅落無撿局也。弛者,放廢不遵法度也。 又《賈山傳》臣恐朝廷之解弛。 《註》弛,放也。 又《爾雅·釋詁》易也。 《註》相延易。 又《廣韻》置也,舍也,緩也。 《周禮·地官·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四曰弛力。 《註》息繇役也。 又《廣韻》釋也。 《周禮·春官》凡國之大憂令弛縣。 《註》弛,釋下之。 又《廣韻》去離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又壞也。 《史記·河渠書》延道弛兮離常流。 《註》河道皆弛壞。 又《集韻》余支切,音移。改易也。 又《集韻》丑豸切,音褫。落也。 又通作施。 《周禮·天官·小宰》斂弛之聮事。 《註》弛,讀爲施。
『担』《唐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𠀤音亶。與笡同。 《玉篇》拂也。 《博雅》擊也。 又《集韻》丘傑切,音朅。與揭通。舉也。 《楚辭·遠遊》意恣睢以担撟。 《朱子註》担撟,軒舉也。 《唐韻》《集韻》《韻會》都甘切《正韻》都藍切,𠀤膽平聲。與儋同。背曰負,肩曰擔。 《釋名》擔,任也,任力所勝也。 《易·繫辭負且乗疏》負者,擔負於物也。 《戰國策》蘇秦嬴縢履蹻,負書擔囊。 又左擔,地名。 《任豫益州記》隂平縣北有左擔道,於成都爲西,自北來者,擔在左肩,不得度右肩也。 又武擔,山名。在成都西北。 《蜀志·先主傳註》蜀王妻物故,發卒擔土於成都郭中葬,高七丈,號曰武擔也。 又去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濫切。謂所負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弛于負擔。 《註》丁暫反。 又《集韻》時豔切,音贍。假也。 《禮·喪服四制》杖者,何也,爵也。或曰擔主。 《儀禮·喪服》無爵而杖者何,擔主也。 《註》假之以杖,尊其爲主也。 又以贍切,音豔。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