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有恶报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è yǒu è bào
成语注音 ㄜˋ 一ㄡˇ ㄜˋ ㄅㄠˋ
成语简拼 eye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惡有惡報
成语英文 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If you sow the wind,you will reap the whirlwind.)
成语法文 qui sème le vent récolte la tempête
成语俄文 за плáтят злом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常言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成语典故

为恶者将得到恶的报应。《醒世恒言》卷三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主谓 做坏事会自食恶果。语本南朝梁·萧衍《断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高和《越轨诉讼》:“‘今后缺德事少干点,陈老总说过,~,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懂了吗?’说罢,黑头扔下傻了似的猫头鹰,摔上门,扬长而去。”△贬义。多用于事物发展的结果。 →多行不义必自毙 ?善有善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