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八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恶言厉色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和缓下来了。” 并列 说话和脸色都很严厉。高云览《小城春秋》38章:“洪珊老师虽然照样是~的把书茵斥骂一顿,但态度已经缓和下来了。”△贬义。用于描写言谈、形态方面。→正言厉色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 姓。
由物体发射、反射的光通过视觉而产生的印象:颜~。~彩。~相(xiàng )。~调(diào )。 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脸~。气~。~厉内荏。 情景,景象:行~匆匆。景~宜人。 种类:各~用品。 品质,质量:音~。成~。足~纹银。 妇女美貌:姿~。~艺。 情欲:~情。好(hào)~。
《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𤬝平聲。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 《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 《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 《書·湯誓》朕不食言。 《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𠛬糾萬民,七曰造言之𠛬。 《註》譌言惑衆也。 《論語》寢不言。 《註》自言曰言。 《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 《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 《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 《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 《禮·曲禮》士載言。 《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 《左傳·定四年》趙𥳑子曰:夫子語我九言。 《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 《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 《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 《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 《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 《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 《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 《詩·周南》言告師氏。 《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 《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 《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 《詩·大雅》崇墉言言。 《註》高大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 《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 《韻會》或作䇾。 又官名。 《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傳》納言,喉舌之官。 《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 《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 《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 《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 《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 《宋史·劉翊傳》有言州。 《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 《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 《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又複姓。 《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𤬝。訟也。 又《集韻》《正韻》𠀤魚巾切,音銀。和敬貌。 《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 《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 《集韻》亦作訢。 又叶眞韻。 《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叶五剛切,音昂。 《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叶五姦切,音顏。 《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叶魚戰切,音彥。 《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𠱫。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 《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𠄞。𠄞,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色』《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𠀤音嗇。 《說文》顏氣也。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岳·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