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头刺股


   见“悬梁刺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uán tóu cì gǔ
成语注音 ㄒㄨㄢˊ ㄊㄡˊ ㄘˋ ㄍㄨˇ
成语简拼 xtc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懸頭刺股
成语英文 grind away at the one's studi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悬梁刺股”。



成语示例


明·汪廷讷《狮吼记·抚儿》:“窗前读,悬头刺股,况当今圣明天子正崇儒。”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敦煌变文集·齖■(齿可)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成语典故

同“悬梁刺股”。《敦煌变文集.齖?书》:“晡时申,悬头刺股士苏秦。” 并列 把头挂于梁,用锥刺股。形容刻苦发愤学习。《太平御览》卷363引《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北史·崔赜传》:“未尝聚萤映雪,~,读《论》唯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常用于学习方面。也作“刺骨悬梁”、“刺股悬梁”、“刺股悬头”、“悬梁刺股”、“悬头刺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距离远:~隔。~殊。 危险:~崖。~乎(“乎”读轻声)。 公开提示:~赏。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 暗杀:~客。被~。行~。 侦探,打听:~探。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

象声词:~地滑了一跤。

大腿,自胯至膝盖的部分:~骨。~肱(亦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 事物的分支或一部分(①资金的一份,如“~份”,“~东”,“~票”;②机关团体中的一个部门;③其他,如“钗~”,“八~文”)。 中国古代称不等腰三角形构成直角的较长的边。 量词(①指成条的,如“七~大水”;②指气味,如“一~香味”;③指力气,如“拧成一~劲”;④批、部分,如“一小~敌军”)。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刺』

《唐韻》《集韻》《韻會》七賜切《正韻》七四切,𠀤此去聲。 《說文》刺,直傷也。从刀束。 《爾雅·釋詁》刺,殺也。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子買戍衞,不卒戍刺之。 《公羊傳》刺之者何,殺之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庶人則曰刺草之臣。 《註》刺猶剗除之也。  又《前漢·郊祀志》刺六經中作王制。 《註》刺,采取之也。  又《廣韻》針刺也。以針黹物曰刺。  又《韻會》棘芒也。  又《釋名》書姓名於奏白曰刺。 《後漢·禰衡傳》建安初游洛下,始達穎川,隂懷一刺,旣而無所之,至刺字漫滅。  又《詩·大雅》天何以刺。 《毛傳》刺,責之。  又《周禮·秋官》司刺掌三刺,一訊羣吏,二訊羣臣,三訊萬民。 《註》刺,訊決也。  又刺史,官名。 《韻會》漢武帝初置刺史,掌奉詔察州。成帝更名牧,哀帝復爲刺史。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迹切,音磧。穿也,傷也。 《增韻》刃之也。 《孟子》刺人而殺之。  又針黹也。 《史記·貨殖傳》刺繡文,不如倚市門。  又偵伺也。 《前漢·燕王旦傳》燕王旦遣幸臣之長安問禮儀,隂刺𠋫朝廷事。  又《韻會》黥也。  又撐也。 《史記·𨻰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 《韓愈詩》峻瀨乍可刺。  又刺刺,多言貌。 《管子·心術篇》焉能去刺刺爲咢咢乎。 《韓愈·送殷員外序》丁寧顧婢子,語刺刺不能休。  又七計切,音砌。 《詩·魏風》維是褊心,是以爲刺。 《集韻》俗作㓨。 《韻會》从朿从刀。俗作刺,誤。剌音辣。

『股』

《唐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𠀤音古。 《說文》髀也。 《韻會》脛本曰股,輔下體者。 《易·說卦》巽爲股。 《疏》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爲股也。 《詩·小雅》赤芾在股。 《傳》脛本曰股。 《前漢·高五王傳》因退立,股戰而栗。 《註》股,脚也。戰者,懼之甚也。  又《釋名》股,固也,爲强固也。  又車上近轂者亦名股。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 《註》股,謂近轂者也。方言,股以喻其豐。  又磬上亦有股。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其博爲一,股爲二,鼓爲三。 《註》股,磬之上大者也。  又國名。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 《集韻》或作𦙶。亦作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