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绑在饿马蹄子上,蹄动发出响声。古时作战,于空营中作这样的布置以诱惑敌人。《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也单作【悬羊打鼓】。《说岳全传》第五十七回:“又暗令兵士通知各位元帅,将各营虚设旗帐,悬羊打鼓。”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距离远:~隔。~殊。 危险:~崖。~乎(“乎”读轻声)。 公开提示:~赏。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绵~。黄~。羚~。~羔。~毫。~肠线。~肠小道。 姓。
古同“祥”,吉祥。
敲打,或做类似敲打的动作:~打。~鼓。~中(zhòng)。~破。~毙。~水(a.拍打水面;b.指游泳)。旁敲侧~。 攻打:~败。~毁。打~。声东~西。 碰,接触:撞~。目~。肩摩毂(gǔ)~(亦作“摩肩击毂”)。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乐(yuè)。~角(jiǎo)。大~。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石~。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吹。~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励。~动。~舞。一~作气。 高起,凸出:~包。~胀。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壶。~灯。~篮。~包。~盒。~纲挈领。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心吊胆。~升。~挈。~携。 说起,举出:~起。~出。~醒。~倡。~议。~名。~案。~要。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审。~犯人。 率领,调遣:~兵。 取出:~取。~货。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酒~。 古代鼓名:“师帅执~”。 姓。
〔~防〕小心防备。
投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秦王”。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形式不一:~铛。~钹。~铎。按~。电~。车~。 像铃的东西:哑~。棉~。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說文》羊,祥也。从𦫳,象頭角尾之形。孔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 《玉篇》豕屬也。 《易·說卦》兌爲羊。 《註》其質好剛鹵。 《詩·召南》羔羊之皮。 《傳》小曰羔,大曰羊。 《禮·曲禮》羊曰柔毛。 《月令》食麥與羊。 《註》羊,火畜也。時尚寒,食之以安性也。 又麢羊。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又鳥名。 《家語》齊有一足之鳥,飛集于公朝。齊侯使使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商羊,水祥也。 又姓。 《左傳·閔二年》羊舌大夫。 《註》羊舌,氏也。 《公羊傳疏》子夏傳與公羊高。 《史記·梁孝王世家》齊人羊勝。 又官名。 《周禮·夏官·羊人註》羊屬南方火,司馬火官,故在此。 又白羊,匈奴國名。 《史記·匈奴傳》幷樓煩,白羊,河南。 又《前漢·禮樂志》雙飛常羊。 《註》猶逍遙也。 《屈原·離騷》聊逍遙以相羊。 《註》逍遙,相羊,皆遊也。
『鼓』《唐韻》工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革音之器。伊耆氏造鼓。 《說文》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 《徐鍇曰》郭者,覆冒之意。 《玉篇》瓦爲椌,革爲面,可以擊也。樂書,鼓所以檢樂,爲羣音長。 《周禮·地官·鼓人》掌敎六鼓。 《註》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皋鼓,晉鼓,皆兩面。 又夏后氏足鼓,置鼓於趺上,謂之節鼓。殷楹鼓,以柱貫中,上出而樹之也。周縣鼓,植簨虡而縣之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 《郭註》荆楚人呼牽牛爲擔鼓。擔者,荷也。 又《前漢·五行志》天水冀南山大石鳴,曰石鼓,鳴則有兵。 又國名。春秋鼓國,白狄別種。 《左傳·昭二十三年》晉襲鼓,滅之。 《後漢·郡國志》鉅鹿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 又量名。 《禮·曲禮》獻米者操量鼓。 《廣雅》斛謂之鼓。 《荀子·富國篇》瓜桃棗李,一本數以盆鼓。 《註》鼓,量也。謂數度以盆量也。 又《後漢·東夷傳》扶餘國,正月,國中連日大會飮樂,名曰迎鼓。 《集韻》俗作皷,非是。
『提』《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題。 《說文》挈也。 《詩·大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禮·曲禮》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 《疏》屈臂當帶,而提挈其物。 又舉也。 《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 《前漢·𠛬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 《註》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又鼓名。 《周禮·夏官·大司馬》師帥執提。 《註》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髦上者,故謂之提。 又攝提,星名。 《史記·天官書》大角兩傍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 《註》攝提之爲言提攜也。提斗攜角,以接於下也。 又挾提,箸名。 《禮·曲禮》羹之有菜者用梜。 《註》今人或謂箸爲梜提。 又提提,安諦也。與媞同。 《詩·魏風》好人提提。 《疏》行步安舒而審諦也。 又菩提,梵語。猶華言正道也。 又浮屠所居曰招提。梵言拓鬬提奢,華言四方生物也。後魏創立伽藍,爲拓提境。俗譌拓爲招。 《杜甫詩》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又偏提,酌酒壷也。 《拾遺記》唐元和閒謂之注子,後仇士良惡其名同鄭注,乃去柄安繫,名曰偏提。 又《集韻》市之切《正韻》辰之切,𠀤音時。朱提,縣名。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註》朱提縣屬犍爲,出善銀。北方人名𠤎曰提。 又《唐韻》是支切《集韻》《韻會》常支切,𠀤音匙。鳥羣聚貌。 《詩·小雅》弁彼鸒斯,歸飛提提。 《集韻》或作𦑡。 又《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典禮切,𠀤音底。絕也。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刲離之不絕中央少者,使易絕以祭耳。 又擲也。 《戰國策》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荆軻。 《史記·絳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索隱》服虔提音弟。蕭該音底。蕭音爲得。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大計切,音第。見上史記註。 又《漢書·音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