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


   谓情意十分真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ng zhēn yì qiē
成语注音 ㄑ一ㄥˊ ㄓㄣ 一ˋ ㄑ一ㄝ
成语简拼 qzy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情意十分真切。



反义词



成语示例


那一对影子已做了半截夫妻,如今情真意切,实是分拆不开。清·李渔《合影楼》第二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成语典故

谓情意十分真切。清 李渔《合影楼》第二回:“那一对影子已做了半载夫妻,如今情真意切,实是分拆不开。” 并列 情意真切。张平《抉择》:“妻子吴爱珍好像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到他感情上的变化,仍在~、没完没了地说着劝着。”△用于感情方面。→情投意合 情深义重 ?形同陌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 姓。

心思:~思。~见。~义。~味。~念。~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同~。~在笔先。~在言外。 心愿,愿望:~愿。愿~。~向。~图。~皆。好~。“醉翁之~不在酒”。 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惬~。情~。~境。 料想,猜想:~料。~想。~外。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菜。~除。~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琢磨”)。

密合,贴近:~当(dàng )。~肤(切身)。~己。亲~。 紧急:急~。迫~。 实在:~忌。恳~。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情』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

『真』

同眞。俗字。

『意』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𠀤音䔬。志之發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 《禮運》非意之也。 《註》意,心所無慮也。 《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又與抑通。 《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 《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 《論語》抑與之歟。 《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 《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又叶乙力切,音億。 《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又與臆通。 《賈誼·服賦》請對以意。 《史記》作臆。 《師古曰》叶韻音億。 《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結切,音竊。 《說文》刌也。从刀,七聲。 《廣韻》割也,刻也。 《爾雅·釋器》骨謂之切。 《註》治骨器。 《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又迫也,急也。 《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又愨實也。 《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 《註》師古曰:切,要也。  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 《註》切,按也。  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又《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 《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計切,音砌。衆也。  又一切,大凡也。 《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 《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又《韻補》砌或作切。 《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又叶音刺,與刺通。 《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