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见骇闻


   见“惊耳骇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g jiàn hài wén
成语注音 ㄐ一ㄥ ㄐ一ㄢˋ ㄏㄞˋ ㄨㄣˊ
成语简拼 jjh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驚見駭聞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惊耳骇目”。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成语典故

见“惊耳骇目”。清·刘大櫆《与王君书》:“间尝出以示人,~,非怒则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惊惧:~叹(惊叹)。~惧。~然。~人听闻。惊涛~浪。 惊起,散。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惊』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又《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𢝋。 《唐韻》《集韻》舉卿切《正韻》居卿切,𠀤音京。 《說文》馬駭也。 《玉篇》駭也。 《易·震卦》震驚百里。 《詩·大雅》震驚徐方。 《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又叶居陽切,音姜。 《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