惙怛伤悴


   惙怛:忧伤的样子;伤悴:悲愁。形容非常忧伤、悲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uò dá shāng cuì
成语注音 ㄔㄨㄛˋ ㄉㄚˊ ㄕㄤ ㄘㄨㄟˋ
成语简拼 cdsc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怛怛傷悴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惙怛:忧伤的样子;伤悴:悲愁。形容非常忧伤、悲愁。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成语典故

惙:忧愁。怛:痛苦,忧伤。悴:悲伤。形容忧愁悲伤的样子。语本《后汉书.梁鸿传》:“心惙怛兮伤悴,志菲菲兮升降。”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忧;忧愁:“心~怛兮伤悴。” 疲乏:“献之遂不堪暑,气力恒~。” 意不安。 古通“辍”,停止。

沮丧的样子。 困劣。

忧伤,悲苦:~~(忧伤不安)。~伤。~忧。惨~。 惊惧。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妨碍:无~大体。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得罪:~众。开口~人。

忧伤:“人力雕残,百姓愁~”。 衰弱,疲萎:憔~。~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惙』

《唐韻》陟劣切《集韻》《韻會》《正韻》株劣切,𠀤音綴。 《說文》憂也。从心叕聲。 《詩·召南》憂心惙惙。一曰意不定也。  又《廣韻》疲也。  又《集韻》《韻會》𠀤丑芮切,音啜。短氣貌。

『怛』

《集韻》得案切,音旦。 《說文》憯也。 《前漢·武帝詔》支體傷,則心憯怛。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當割切《玉篇》丁割切,𠀤音妲。 《廣韻》悲慘也。 《增韻》驚也,懼也。 《莊子·大宗師》無怛化。 《禮·儒行註》言之不愊怛也。 《疏》愊怛,謂急促之意。 《釋文》怛,驚怛也。  又勞也。 《詩·齊風》勞心怛怛。  又或作𢛁。 《詩·𨻰風》中心怛兮。 《前漢·王吉傳》引《詩》作𢛁。 亦作憚。入聲。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則雖有疾風,亦弗之能憚矣。 《釋文》音怛,都達反。 或作𢘇。通作旦。◎按隂復春云:《說文》得案切。  又當割切。  又曰怛或从心在旦下,作𢘇,音義皆同。是當以去聲爲本,入聲爲次。自玉篇怛,𢘇二字分音,相承巳久,字彙踵訛,《正字通》辨之未明,今爲剖正。

『悴』

《唐韻》《集韻》《韻會》𠀤秦醉切,音萃。與顇通。 《說文》憂也。从心卒聲。 《楚辭·漁父》顏色憔悴。  又《集韻》徐醉切,音遂。 《廣雅》困悴也。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憂也。 《劉向·九歎》覽屈氏之離騷兮,心哀哀而拂鬱。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俗作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