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祸招灾


   给自己引来麻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ě huò zhāo zāi
成语注音 ㄖㄜˇ ㄏㄨㄛˋ ㄓㄠ ㄗㄞ
成语简拼 rhz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惹禍招災
成语英文 stick one's chin out(invite disaste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给自己引来麻烦。



成语示例


本是那驴骡里出弩骀,少教训,欠丁揌,惹祸招灾。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清腔类 斗鹌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成语典故

给自己引来灾祸。元.张养浩《普天乐》曲:“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亦作“惹祸招殃”。元.无名氏《蓝采和》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明.无名氏《八仙过海》二折:“不由我恶哏哏怒气冲天下,原来这小摩揭惹祸招殃。”亦作“惹祸招愆”。愆:过失,罪咎。元.关汉卿《普天乐.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亦作“惹灾招祸”。元.尚仲贤《气英布》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并列 给自己引来灾祸。元·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贬义。多用于表示处事失当。→惹火烧身 招灾揽祸 自讨苦吃自取其咎 ?嫁祸于人 明哲保身 退避三舍。也作“惹祸招殃”、“惹灾招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招引,挑逗:招~。~事。~气。~祸。~恼。~是生非。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打手势叫人来:~唤。~呼。~手上车。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集。~收。~纳。~贤。~聘。~兵买马。 应接:~待宾客。 引来:~惹。~引。~揽。~致。 承认自己的罪行:~供。~认。不打自~。 同“着”。 摇动:~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水、火、荒旱等所造成的祸害:水~。火~。~难(nàn )。~害。~患。 个人的不幸遭遇:招~惹祸。幸~乐祸。破财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惹』

《唐韻》人者切《集韻》《韻會》《正韻》爾者成,𠀤音喏。 《說文》亂也。从心若聲。 《增韻》引著也。  又《韻會》詭也,䛳也,絓也。  又《廣韻》而灼切《集韻》日灼切,𠀤音弱。 《廣雅》挐也。一曰綽惹,不定貌。 或作𢜪。

『招』

《唐韻》止遙切《集韻》《韻會》《正韻》之遙切,𠀤音昭。 《說文》手呼也。 《詩·邶風》招招舟子。 《傳》招招,號召之貌。 《疏》號召必手招之。王逸云:以手曰招,以口曰召也。  又《廣韻》來之也。 《書·說命》旁招俊乂。  又求也。 《前漢·季布傳》辨士曹丘生數招權顧金錢。 《註》招求貴人威權,因以請託也。  又𦊰也。 《孟子》旣入其苙,又從而招之。 《註》招,羈其足也。  又姓。漢大鴻臚招猛。  又《集韻》《韻會》時饒切《正韻》時昭切,𠀤音韶。 《前漢·禮樂志》體招搖,若永望。 《註》招搖,申動貌。  又與韶㲈通。 《史記·帝舜紀》禹乃興九招之樂。 《註》卽舜樂,簫韶九成,故曰九招。 《左傳·昭十二年》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祁堯切,音翹。舉也。 《周語》好盡言以招人過。 《前漢·𨻰項傳贊》招八州而朝同列。  又揭也。 《莊子·騈拇篇》有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  又叶之笑切,音照。 《蔡邕·郭有道𥓓》赫赫三事,幾行其招。委辭召貢,保此淸妙。  又叶之由切。音周。 《韓愈·祭𥠇員外文》於後八年,君從杜侯。我時在洛,亦應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