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亦作“感人心脾”。清 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今多作“感人肺腑”。常贵田《喇吧声声》:“轻重缓急,悠扬悦耳,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见“感人肺腑”。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毛发皆耸。”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通“撼”。不满足。 通“撼”。搖動。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脏。~病。
人或动物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有合成与贮存养料、分泌胆汁、解毒等功能:~脏。~炎。~胆。~肠。心~。 中医学指五脏之一:~火。~气。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禫切,甘上聲。 《廣韻》動也。从心咸聲。 《增韻》格也,觸也。 《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 《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𠀤胡紺切。與憾通。恨也。 《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肺』《廣韻》方廢切《集韻》《韻會》芳廢切,𠀤音㤄。 《說文》金藏也。 《玉篇》肺之言敷也。 《正字通》肺主藏魄,六葉兩耳,凡八葉,附脊第三椎,配胷中與大腸表裏,爲陽中大隂,通於秋氣。 《素問》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禮·曲禮》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 《註》禮,食殺牲則祭先。有虞氏以首,夏后氏以心,殷人以肝,周人以肺。不祭肺,謂不殺牲爲盛饌也。 又《月令》孟夏之月,祭先肺。 《史記·樂書》商動肺而和正義。 《淮南子·精神訓》肺爲氣。 《釋名》肺,㪍也。言其氣㪍鬱也。 《博雅》肺,費也。 又肺石。 《周禮·秋官·大司寇》以肺石達窮民。 《註》肺石,赤石也。 《疏》必使之坐赤石者,使之赤心不妄告也。 又《正韻》削木札。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 《註》喻人主疎末之親,如木札出於木,樹皮附於樹也。 《前漢·楚元王傳》臣幸得託肺附。 《註》一說肺謂斫木之肺札也。 《揚子·太𤣥經》肺附乾餱。 《註》削曰肺,杮曰附。 《正字通》杮附木,如肺附肝,杮胏與肺別,此義之不可通者也。韻會、讀書通不詳考,肺譌爲胏,胏譌爲杮,皆謂肺、胏、杮音義互通,誤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普蓋切《正韻》滂佩切,𠀤音霈。 《廣韻》茂貌。 《詩·陳風》東門之楊,其葉肺肺。 《傳》盛貌。 《釋文》普貝反,又蒲貝反。 又《集韻》或作胇。 《詩·大雅》自有肺腸。 《釋文》肺,本又作胇。
『肝』《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 《說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 《正字通》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釋名》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 《詩·大雅·或燔或炙傳》炙用肝。 《禮·月令》其祀門,祭先肝。 《淮南子·精神訓》肝爲風。 又《白虎通》肝之爲言扞也。 又肝楡,海外國名。 《山海經》肝楡之尸,在大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