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今怀昔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ǎn jīn huái xī
成语注音 ㄍㄢˇ ㄐ一ㄣ ㄏㄨㄞˊ ㄒ一
成语简拼 gjh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感今懷昔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近义词



成语示例


金·蔡松年《雨中花》:“然而触于事物,感今怀昔,考其见于赋咏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成语典故

由眼前的情景引起感触,怀念逝去的人或旧时的情景。南朝宋.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洒零玉墀,雨泗丹掖,抚存悼亡,感今怀昔。”宋.朱熹《与建宁傅守札子》:“杂仪之书,盖顷年杨文尝以教授者,感今怀昔,岁月如流,而孤露至此,言之摧咽,不能自已。”金.蔡松年《雨中花词序》:“然而触于事物,感今怀昔,考其见于赋咏者,实未始一日而忘。” 并列 由眼前的情景引起感触而怀念故人旧时的情景。晋·潘岳《为诸父祭庾新妇文》:“仿佛未行,瞻顾弗获,伏膺饮泪,~。”△用于描写人的心态。→抚今追昔 也作“感今思昔”、“感今惟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通“撼”。不满足。 通“撼”。搖動。

现在:~天。~生。~世。~番(这次)。古为~用。~是昨非。

以前,从前:~者。~人。往~。今~对比。 同“夕”,夜。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禫切,甘上聲。 《廣韻》動也。从心咸聲。 《增韻》格也,觸也。 《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 《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𠀤胡紺切。與憾通。恨也。 《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吟切,音金。 《說文》是時也。 《廣韻》對古之稱。 《詩·召南》迨其今兮。 《毛傳》今,急辭也。 《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又《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 《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又《韻補》叶居靑切,音京。 《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又叶居良切,音姜。 《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 从亼𠃌會意。𠃌,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怀』

《字彙補》敷救切,音副。怒也。 《唐韻》戸乖切《集韻》《韻會》乎乖切,𠀤音槐。 《說文》念思也。从心褱聲。 《論語》君子懷德。  又歸也。 《書·大禹謨》黎民懷之。 《註》歸之也。  又來也。 《詩·齊風》曷又懷止。  又《周頌》懷柔百神。 《註》懷,來也。  又安也。 《書·秦誓》邦之榮懷。 《詩·王風》懷哉懷哉。  又包也。 《書·堯典》蕩蕩懷山襄陵。  又藏也。 《論語》懷其寶,而迷其邦。 《禮·曲禮》其有核者,懷其核。  又慰也。 《詩·檜風》懷之好音。  又懷抱,胷臆也。 《左傳·成十七年》瓊瑰盈吾懷乎。 《論語》然後免於父母之懷。  又傷也。 《詩·邶風》願言則懷。 《毛傳》懷,傷也。  又私也。 《詩·小雅》每懷靡及。 《箋》懷,私也。  又《爾雅·釋詁》至也。 《註》齊魯之會郊曰懷。 《詩·小雅》懷允不忘。 《箋》至也。至信不忘。  又《爾雅·釋詁》止也。 《疏》至止也。  又《釋名》懷,回也。本有去意,回來就已也。亦言歸也,來歸已也。  又《諡法》慈仁哲行曰懷。  又地名。 《書·禹貢》覃懷底績。  又州名。春秋時野王邑,漢河內郡,唐置懷州。  又姓。三國吳尚書郞懷敘。  又通作褢。 《前漢·許后傳》褢誠秉忠。  又叶胡隈切,音回。 《詩·周南》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又叶呼回切,音揮。 《楚辭·九歌》長太息兮將上,心低回兮顧懷。羌生色兮娛人,觀者憺兮忘歸。 《魏文帝·苦寒行》延頸長太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又叶苦禾切,音窠。 《淮南子·時則訓》平而不阿,明而不苛。包裹覆露,無不囊懷。 《周伯琦曰》褱,藏挾於衣中也。从衣,眔聲。心之所恖念藏貯亦曰褱。隷作懷。

『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積切,音惜。 《說文》作㫺。乾肉也。从殘肉,日以晞之。與俎同意。 《類篇》隷作昔。 《五經文字》後人以爲古昔字。 《易•說卦》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疏》據今而稱上世,謂之昔者也。 《詩•商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 《禮•曲禮》必則古昔稱先王。  又《詩•陳風》誰昔然矣。 《傳》昔,久也。 《疏》昔是久遠之事。  又《禮•檀弓》予疇昔之夜。 《註》猶前也。  又《博雅》昔,夜也。 《左傳•哀四年》爲一昔之期。 《莊子•天運篇》則通昔不寐矣。  又姓。 《廣韻》漢有烏傷令昔登。  又《集韻》倉各切,音錯。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註》昔讀爲交錯之錯,謂牛角觕理錯也。  又《韻補》叶息約切。 《左思•詠史詩》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壑。英雄有迍邅,由來自古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