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通“撼”。不满足。 通“撼”。搖動。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姓。
不要:~哭。 没有,无:~大。~非。~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不,不能:~如。~逆。~须有。~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能助。 古同“漠”,广大。 姓。
古同“暮”。
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 )。~堂。~落孙山。~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不可~状。 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 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 )。~医。~著。~流。~言。~胜。~剧。 占有:不~一文。 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禫切,甘上聲。 《廣韻》動也。从心咸聲。 《增韻》格也,觸也。 《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 《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𠀤胡紺切。與憾通。恨也。 《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戴』《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𠀤𪒴去聲。 《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 《廣韻》荷戴也。 《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 《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 《禮·喪大記》君纁戴六。 《註》戴之言値也。 《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 《註》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 《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 《禮·月令》載靑旂。 《詩·周頌》載弁俅俅。 《音義》如字。 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 《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釋文》戴音再。
『莫』《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𠀤音寞。 《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 《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 《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謀也。 《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又《博雅》强也。 《論語》文莫吾猶人也。 《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强爲文莫。 《揚子·方言》侔莫,强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 《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 《註》莫,勉之也。 又削也。 《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又《博雅》莫莫,茂也。 《詩·周南》維葉莫莫。 《註》莫莫,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註》莫,大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漢有富人莫氏,見《游俠傳》。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與瘼通。 《詩·小雅》莫此下民。 又與幕通。 《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莫故切。同暮。 《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註》音暮。 《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又通膜。 《禮·內則》去其皽。 《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韻會》莫白切,音陌。靜也。 《詩·小雅》君婦莫莫。 《註》言淸靜而敬至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𦱤。
『名』《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𠀤音詺。 《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玉篇》號也。 《廣韻》名字也。 《春秋·說題》名,成也。 《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又自呼名也。 《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又呼人之名也。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又名譽也。 《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又《春秋·說題》名,大也。 《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又名號也。 《儀禮·士昏禮》請問名。 《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 《周語》有不貢,則修名。 《註》名謂尊𤰞職貢之名號。 又號令也。 《周語》言以信名。 《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又文字也。 《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 《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 《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 《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 《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又《春秋·解題》名,功也。 《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 《註》功也。 又《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又《爾雅·釋訓》目上爲名。 《註》眉眼之閒。 《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又姓。 《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又與命通。 《史記·天官書》免七命。 《註》免星有七名。 又《張耳傳》亾命遊外黃。 《註》脫名逃籍也。 又《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又《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又叶彌延切,音綿。 《道藏歌》𤣥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又叶莫陽切,音𨦵。 《韓愈·曹成王𥓓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又叶必仞切,音儐。 《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