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流涕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ǎn jī liú tì
成语注音 ㄍㄢˇ ㄐ一 ㄌ一ㄡˊ ㄊ一ˋ
成语简拼 gjl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be so grateful as to shed tears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成语示例


宋·孔平仲《续世说·李光颜》:“堂下兵士数万,皆感激流涕。”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成语典故

见“感激涕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觉出:~触。~觉。~性。~知(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官。 使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因受刺激而引起的心理上的变化:~动。~想。反~。好~。情~。敏~。~染。~召。~慨。~喟。~叹。自豪~。~人肺腑。百~交集。 对人家的好意表示谢意:~谢。~恩。~激。~愧。

通“撼”。不满足。 通“撼”。搖動。

水受阻遏,震荡而涌或飞溅:冲~。~荡。~浊扬清(冲击污水,让清水上来,喻打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 冷水突然浇淋或冲、泡食物:~酸菜。 鼓动,使人的感情冲动:刺~。~励。 感情冲动:感~。~动。~昂慷慨。 急剧的,强烈的:~烈。~进。 过分直率:~厉。~切。 〔~光〕某些物质的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电刺激,使低能级的原子变成高能级原子,而辐射出相位、频率、方向等完全相同的光,称“激光”。亦称“莱塞”、“镭射”。 〔~光器〕产生激光的装置。 〔~素〕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亦称“荷尔蒙”。 鲜明:唇如~丹。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 品类,等级:~辈。~派。 指不正派:二~子。

眼泪:痛哭流~。感激~零。~泣。 鼻子里分泌的液体:鼻~。~泪(鼻涕和眼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感』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禫切,甘上聲。 《廣韻》動也。从心咸聲。 《增韻》格也,觸也。 《易·咸卦》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又《字彙補》戸坎切。與撼通。 《詩·召南》無感我帨兮。  又《集韻》《正韻》𠀤胡紺切。與憾通。恨也。 《左傳·昭十一年》唯蔡於感。 咸有感義,故感字从咸。

『激』

《唐韻》《集韻》《韻會》吉歷切《正韻》訖逆切,𠀤音擊。 《說文》礙衺疾波也。一曰半遮也。 《前漢·溝洫志》爲石隄激使東注。激者,聚石於隄旁衝要之處,所以激去其水也。  又衝也。 《潘岳·詩》驚湍激巖阿。  又《水經注》沔水北岸數里,有大石,名五女激。  又言論過直爲激切。 《後漢·𨻰寵傳》言事者必多激切。  又感激也。 《後漢·蔡邕傳》感激忘身。  又違俗立異爲激詭。 《後漢·范冉傳》冉好違時絕俗,爲激詭之行。冉或作丹。  又激楚,淸聲也。 《楚辭·招魂》宮庭震驚,發激楚些。  又姓。 《前漢·淮南王傳》有激章。  又《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𠀤音叫。湍流貌。一曰風聲。  又《集韻》堅堯切,音驍。與憿同。幸也。通作僥徼。

『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求切,音留。 《說文》水行也。 《爾雅·釋言》流,覃也。 《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 《詩·大雅》如川之流。  又《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 《詩·周南》左右流之。  又下也。 《詩·豳風》七月流火。  又流漫無節制也。 《禮·樂記》樂勝則流。  又《書·禹貢》二百里流。 《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 《書·舜典》流宥五𠛬。  又視不端諦曰流。 《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又走也。 《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 《註》謂走而自匿。  又《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又《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又《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又流布也。 《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又流轉也。 《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又《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 《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又長流,官名。 《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又黃流,酒名。 《詩·大雅》黃流在中。  又雙流,縣名。 《廣輿記》屬成都府。  又《韻補》叶𣼊如切,音閭。 《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又叶力救切,音溜。 《博𤣥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涕』

《唐韻》《正韻》他禮切《集韻》《韻會》土禮切,𠀤音體。 《說文》泣也。 《玉篇》目汁出曰涕。 《詩·邶風》泣涕如雨。  又竹名。 《東方朔·神異經》南方荒中有涕竹。  又兆卦之名。 《史記·宋世家》乃命卜筮曰涕。 《索隱》涕音亦,尚書作驛。孔安國曰:氣絡繹連續。  又《集韻》待禮切,音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計切,音替。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