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成语注音 ㄕㄣˋ ㄓㄨㄥ ㄓㄨㄟ ㄩㄢˇ
成语简拼 szz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慎終追遠
成语英文 carefully attend the funeral rites of parents and follow them when gone with due sacrific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成语典故

《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意思是对父母的丧事,要办得谨慎合理;祖先虽远要虔诚地祭祀。 并列 终,指父母丧。远,指祖先。慎重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的祖先。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红楼梦》53回:“正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用于社会生活吊念方面。→也作“谨终追远”、“慎终思远”、“追远慎终”。 “慎终追远”指旧时居丧尽礼之意。 “慎”,谨慎。孔子三岁时死了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他为了父母能合葬在一起,便先将母亲的遗体浅葬一个地方 ( 殡于五父之衢) 。“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后来询问了一位同母亲关系很好的邻居老妇,才知道他父亲葬在何处,因而最终将父母 “合葬于防”( 详 “殡仪馆”条) 。孔子居丧尽礼之 “慎”可见。 “终”,终极、临终。 “追”,追思、追怀。 “远”,远祖,狂言先祖、祖先。 “慎终追远”就是对父母的丧事要慎重合理,对祖先虽然时隔久远,也要虔诚地追思、祭奠。《论语·学而》: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三国魏·何晏 《论语集解》: “孔 ( 安国) 曰: 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 “慎终追远”,居丧尽礼,则 “民德归厚”。可见, “慎终追远” 反映出人的心性修养、道德品质。 厚养薄葬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上辈人去世了,“丧尽其哀”、“祭尽其敬”,这是符合传统美德的; 而大肆操办、墓地奢华,则是不 “慎”的表现,有悖常理。而另有人丧不哀、祭不敬 ( 当然是极少数) ,则是道德的丧失、良知的泯灭。俗所谓 “清明不祭祖,等于养猪狗”,那种人同猪狗又有何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小心,当心:谨~。不~。~重(zhòng )。~言。~独(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姓。

末了(liǎo ),完了(liǎo),与“始”相对:年~。~场(末了一场)。~极。~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端。靡不有初,鲜克有~(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坚持到底)。 从开始到末了:~年。~生。饱食~日。 人死:临~。送~。 到底,总归:~归。~究。~于。~将成功。 姓。

赶,紧跟着:~逐。~逼。~随。~光。~剿。~捕。~奔逐北。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溯。~悼。~加。~认。 竭力探求,寻求:~问。~寻。~究。~索。

雕琢:~琢(雕刻)。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距离长,与“近”相对:~方。~道。~程。~景。~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见(远大的眼光)。~虑。~谋。~客。遥~。~走高飞。舍近就~。 时间长:~古。~祖。长~。永~。 关系疏,不亲密:~亲。疏~。~支。 深奥:言近旨~。 姓。

避开:近君子,~小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追』

《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𠀤音䨨。 《廣韻》隨也。 《增韻》逮也。 《玉篇》送也。 《詩·周頌》薄言追之。 《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 《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 《周禮·秋官·士師》掌鄕合,以比追胥之事。 《註》追,追𡨥也。 《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 《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 《註》言雖欲攺悔,其可及乎。 《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 《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 《詩·大雅》聿追來孝。 《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 《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 《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雷切,音堆。 《玉篇》治玉名。 《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 《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毋追,冠名。 《禮·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鐘紐。 《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與隨通。 《楚辭·离騷》背繩墨以追曲兮。 《註》追,古與隨通。  又叶馳僞切,音墜。 《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別追。 《廣韻》《集韻》《韻會》𠀤旬爲切,音隋。 《廣韻》從也,順也。 《書·禹貢》隨山刊木。 《易·𢁉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詩·大雅》無縱詭隨。 《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註》隨,謂趾也。 《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  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 《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 《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 《註》隨,晉地。  又國名。漢爲縣。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 《註》隨國,今義陽隨縣。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 《註》故厲國也。 《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 《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 《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 《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 《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 《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 《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 《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 《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 《詩·小雅》莫肯下遺。 《箋》遺,讀曰隨。 《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𤰞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 《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 《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 《論語》季隨,季騧。 《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 《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 《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 《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 《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 《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 《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 《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 《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