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
与知己别来十年,而此生遭际,慨当以慷,乃有出于契阔之外者。(清 侯方域《复倪玉纯书》)
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意谓感慨深沉,情绪激越。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并列“当以”无实义,作补助音节的助词。感慨很深,情绪激昂。清·侯方域《复倪玉纯书》:“与知己别来十年,而此生遭隙,~,乃有出于契阔之外者。”△褒义,多用于抒发思想情绪方面。
情绪激昂,愤激:愤~。慷~。 叹息,叹气:~叹。感~。 豪爽,不吝啬:~允。~诺。~然。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 古同“已”,已经。 太,甚:不~急乎? 及,连及:富~其邻。
〔~慨〕①情绪激昂,如“~~激昂”;②待人热诚,愿意用财物帮助人,如“为人~~大方”。
《集韻》《韻會》𠀤口漑切,音欬。忼慨,壯士不得志也。从心旣聲。 《徐曰》內自高亢憤激也。 《後漢·馮良傳》慨然恥在厮役。 又悲也。 《禮·檀弓》旣葬,慨焉如不及。 《疏》中心悲也。 又《檀弓》練而慨然。 《註》憂悼在心之貌。 又通作愾。 《晉書·陸機傳》登壇忼愾。 又叶去吏切,音器。 《賈誼·旱雲賦》遂積聚而合沓兮,相紛薄而慷慨。若飛翔之縱橫兮,揚波怒而澎濞。
『以』《韻會》《正韻》𠀤養里切,怡上聲。爲也。 《論語》視其所以。 又因也。 《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 《註》以魯故也。 《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又用也。 《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 《易·師卦》能以衆正。 又《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又同已。 《孟子》無以,則王乎。 又古以與聲相通。 《禮·燕禮》君曰:以我安。 《註》猶與也。 《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 《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 《註》韓文與多作以。 又《集韻》與似同。 《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慷』《廣韻》《韻會》苦朗切《集韻》口朗切《正韻》口黨切,𠀤與忼同。慷慨,激昂之意。 《後漢·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慷慨。 又《五音集韻》胡朗切,音沆。 又去聲。 《正韻》口浪切,音亢。義𠀤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岡切,音康。 《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 《成公綏·嘯賦》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徐婉約而優游,紛繁騖而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