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陈词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āng kǎi chén cí
成语注音 ㄎㄤ ㄎㄞˇ ㄔㄣˊ ㄘˊ
成语正音 “慨”,不能读作“kài”。
成语简拼 kkcc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忼慨陳詞
成语英文 present one's views vehemently
成语俄文 пылко излагáть свою точку зрения
成语日文 激昂(げきこう)して自分の意見(いけん)を述べる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慷慨:意气激昂;情绪激动;陈:述说。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见解。也作“慷慨陈义”。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元末群盗纵横,时事不堪言矣。诗家慷慨陈词,多衰飒无余地。(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陆九渊《荆国文公祠堂记》:“则畴昔从容问学,慷慨陈义,而诸君子之所深与者也。”


成语典故

慷慨:激昂感慨。陈词:陈述意见。情绪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我们也常常让伟大的历史从我们身边过去,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向往,去悬旗,放假,在纪念会中慷慨陈词,溢洋赞叹。”李劼人《大波》二部六章:“朱云石就是朱山,五月二十一日在同志会上慷慨陈词,把指头划破流血的那个人。”邹韬奋《抗战以来.郭先生的和尚妙喻》:“郭先生的慷慨陈词,说出了全国爱国同胞心坎中所要说的话。” 偏正 意志昂扬,感情激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杨方《惊涛拍岸》:“几千名全国人大代表对李鹏总理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褒义。用于描写人物用言辞表达时的情绪。→侃侃而谈 娓娓而谈?理屈词穷 张口结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慨〕①情绪激昂,如“~~激昂”;②待人热诚,愿意用财物帮助人,如“为人~~大方”。

情绪激昂,愤激:愤~。慷~。 叹息,叹气:~叹。感~。 豪爽,不吝啬:~允。~诺。~然。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汇。~书。~典。~句。~序。~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演讲~。誓~。~章。~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人。~谱。~牌。~调(diào )。~韵。~曲。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慷』

《廣韻》《韻會》苦朗切《集韻》口朗切《正韻》口黨切,𠀤與忼同。慷慨,激昂之意。 《後漢·齊武王縯傳》性剛毅慷慨。  又《五音集韻》胡朗切,音沆。  又去聲。 《正韻》口浪切,音亢。義𠀤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岡切,音康。 《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 《成公綏·嘯賦》時幽散而將絕,中矯厲而慨慷。徐婉約而優游,紛繁騖而激揚。

『慨』

《集韻》《韻會》𠀤口漑切,音欬。忼慨,壯士不得志也。从心旣聲。 《徐曰》內自高亢憤激也。 《後漢·馮良傳》慨然恥在厮役。  又悲也。 《禮·檀弓》旣葬,慨焉如不及。 《疏》中心悲也。  又《檀弓》練而慨然。 《註》憂悼在心之貌。  又通作愾。 《晉書·陸機傳》登壇忼愾。  又叶去吏切,音器。 《賈誼·旱雲賦》遂積聚而合沓兮,相紛薄而慷慨。若飛翔之縱橫兮,揚波怒而澎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