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壹心


   见“戮力同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ù lì yī xīn
成语注音 ㄌㄨˋ ㄌ一ˋ 一 ㄒ一ㄣ
成语简拼 lly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剹力壹心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戮力同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成语典故

见“戮力同心”。《左传·昭公二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好恶同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杀:~尸。杀~。 〔~力〕合力,并力,如“~~同心”。 羞辱,侮辱:~人(罪人)。~民(受刑罚的人)。~辱。~笑(耻笑)。

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姓。

“一”的大写。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戮』

《唐韻》《韻會》力竹切《集韻》力六切,𠀤音陸。 《說文》殺也。 《廣韻》𠛬戮。  又《晉語》殺其生者而戮其死者。 《註》𨻰尸爲戮。  又癡行也。  又辱也。 《左傳·文六年》夷之蒐,賈季戮臾駢,臾駢之人欲盡殺賈氏以報焉。臾駢曰:不可。 《爾雅·釋詁》病也。 《註》相戮辱,亦可恥病也。  又或作僇。 《荀子·非相篇》爲天下大僇。 《史記·田單傳》僇及先人。  又與勠通。 《書·湯誥》與之戮力。 亦與𨿲通,野鵝也。 《揚雄·蜀都賦》戮鶂初乳。  又《集韻》憐蕭切《正韻》憐條切,𠀤音聊。  又《正韻》力救切,音溜。義𠀤同。

『力』

《唐韻》《集韻》《韻會》𠀤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旣竭目力焉,旣竭耳力焉。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壹』

《廣韻》於悉切《集韻》《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一。專一也。 《孟子》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 《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又合也。 《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爲羣儒首。  又《元后傳》莽旣外壹羣臣,令稱己功德。  又誠也,醇也。 《禮·緇衣》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 《史記·曹參世家》載其淸淨,民以寧壹。  又《增韻》閉塞也。 《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偸壹。  又與一同。 《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漢壹元。見《印藪》。  又三字姓。後魏壹斗眷氏。  又《類編》於眞切,音慇。與絪氤𠀤通。

『心』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 《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 《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 《玉篇》《廣韻》𠀤訓火藏。  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又《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又本也。 《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 《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 《註》得氣之本也。 《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又中也。心在身之中。 《詩序》情動于中。 《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 《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 《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 《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 《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又東方五度,宿名。 《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又《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 《註》氣主盛也。  又《月令》季夏祭先心。 《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又去聲。 《吳棫·韻補》息吝切。 《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又叶思眞切,音新。 《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又叶先容切,音松。 《詩·大雅》吉甫作頌,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又叶思征切,音騂。 《揚子·太𤣥經》勤于心否貞。  又叶桑鳩切,音修。 《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又叶思敬切,音性。 《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 《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 《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