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人的形状。亦以指人。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借指人。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 “百神受职,五老告期,况乎戴发含齿,不得稽颡屈膝。” ●《列子·黄帝》: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倚: 直。趣:同 “趋” 。古人认为,身长七尺,手足有别,头顶发,嘴含齿,直立而直行的,便是人。 并列 头上长着发,嘴里含着牙。泛指人类。语出《列子·黄帝》:“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荡寇志》86回:“希真也是朝廷赤子,~的人。”△用于人类方面。也作“戴发含牙”、“戴眉含齿”、“含齿戴发”。
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帽子。披星~月。~圆履方。不共~天。 尊奉,推崇,拥护:~仰。爱~。拥~。感恩~德。 姓。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唐韻》都代切《集韻》《韻會》《正韻》丁代切,𠀤𪒴去聲。 《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一曰首戴也。 《廣韻》荷戴也。 《書·大禹謨》衆非元后何戴。 《孟子》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過丘南,若爲道負戴。 又値也。 《禮·喪大記》君纁戴六。 《註》戴之言値也。 《爾雅·釋地》戴日爲丹穴。 《註》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諡法》典禮無愆曰戴。 《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嬀生桓公。 《註》戴謂諡。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 《禮·月令》載靑旂。 《詩·周頌》載弁俅俅。 《音義》如字。 又與戴同。 又《韻會》作代切,音再。地名。 《春秋·隱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註》戴國,今𨻰留外黃縣東南有戴城。 《釋文》戴音再。
『含』《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𠀤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春秋》亦作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