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看到的和听到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uǒ jiàn suǒ wén
成语注音 ㄙㄨㄛˇ ㄐ一ㄢˋ ㄙㄨㄛˇ ㄨㄣˊ
成语简拼 sjs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所見所聞
成语英文 what one sees and hears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看到的和听到的。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我为甚么不将这所见所闻的,写封信告诉庄宫保呢?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


成语典故

所看到和听到的。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隋唐演义》四○回:“四方之事,据愚夫妇所见所闻,真可长叹息,真可大痛哭。”茅盾《蚀.幻灭》一○:“现在静病着没事,所有的感想都兜上了心头。她想起半年来的所见所闻,都表示人生之矛盾。” 并列 看到的和听见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 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鲁迅《彷徨·祝福》:“然而先前~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多用于阅历。→耳闻目睹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

处,地方:住~。哨~。场~。处~。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派出~。 量词,指房屋:一~四合院。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部(所率领的部队)。~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有。各尽~能。~向无敌。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敬。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所』

《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數上聲。 《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 《詩·鄭風》獻于公所。  又《商頌》及爾斯所。  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 《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又《召誥》王敬作所。  又語辭。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又誓辭。 《論語》予所否者。 《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辭。 《禮·檀弓》其高可隱也。 《註》謂高四尺所。 《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 《註》幾所,猶幾許也。 《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 《註》里所,猶里許也。  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 《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所』

《唐韻》疏舉切《集韻》《韻會》爽阻切,𠀤數上聲。 《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又處所。 《詩·鄭風》獻于公所。  又《商頌》及爾斯所。  又《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 《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又《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 《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又《召誥》王敬作所。  又語辭。 《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又誓辭。 《論語》予所否者。 《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又指物之辭。 《禮·檀弓》其高可隱也。 《註》謂高四尺所。 《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 《註》幾所,猶幾許也。 《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 《註》里所,猶里許也。  又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又叶襄里切,音徙。 《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