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 作 桓车骑 参军。 桓 谓 王 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后以“手板支颐”为闲散自适之典。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王子猷 作 桓车骑 参军。 桓 谓 王 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后以“手板支颐”为闲散自适之典。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
源见“拄笏看山”。形容傲视王侯,闲散自适。唐 雍陶《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子。木~。~上钉钉。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鼓~。一字一~。荒腔走~。 不灵活,少变化:死~。呆~。 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着脸。 见“老”字“老板”。
撑持,伸出,竖起:~撑。~援。体力不~。 受得住:乐不可~。 领款或付款:~付。 调度,指使:~使。~应。~着儿。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总~。~流。~离。 〔地~〕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量词:一~笔。
面颊,腮:支~。解(jiě)~。~指气使。 休养,保养:~神。~养。 文言助词,无义:“夥~!涉之为王沈沈者”。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板』《唐韻》布綰切《集韻》《韻會》補綰切,𠀤同版。 《說文》判也。 又籍也。 《莊子·徐無鬼篇》金板六弢。或作鈑。 又《玉篇》片木也。 《急就篇》木瓦也。 《詩·秦風》在其板屋。 《正義》西戎之俗,民以板爲屋。 又詔板。 《後漢·竇武傳》曹節召尚書官屬,使作詔板。 又《松窗小牘》鐵券謂之金板。 又板官、假板,官品之𤰞者。 《隋書·官志》有板咨議叅軍,板長史等名。 《宋書·百官志》除拜,則爲叅軍事。府板,則爲行叅軍。 又手板,笏也。 《文獻通考》晉宋以來,謂之手板。 又《宋國史補》爲尹者,例置板記事。 又《詩·小雅·鴻雁篇》毛傳:一丈爲板,五板爲堵。 又箕屬也。 《管子·弟子職》坐板排之,以葉適巳。 又板板,反側也。 《詩·大雅》上帝板板。 又負板,悲哀貌。 《儀禮·喪服·鄭註》孝子前有衰,後負板。 《疏》謂負其悲哀於背也。 又《集韻》蒲限切,音阪。籍也。 又叶𤰞免切,音匾。 《韓愈·祭張徹文》乃遷殿中,朱衣象板。惟義之趨,豈利之踐。 《自註》踐,上聲讀。 《玉篇》《五音集韻》𠀤匹限切,音盻。門中視也。
『支』《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巵。 《說文》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 《註》徐鍇曰:竹葉下垂也。 《增韻》俗作攴,非。 又《韻會》庶也。 《詩·大雅》本支百世。 《傳》支,支子也。 《儀禮·士昏禮》支子則稱其宗。 《註》支子,庶昆弟也。 又《廣韻》持也。 《左傳·定元年》天之所壞,不可支也。 又《周語》武王克殷,作詩以爲飮歌,名之日支。 《註》支,拄也。 又《廣韻》度也。 《晉書·職官志》有度支尚書。 又《韻府》支,券也。 《魏書·盧仝傳》一支付勳人,一支付行臺。 《韓愈·寄崔立之詩》當如合分支。 《註》今時人謂析產符契爲分支帳。 又《大戴禮》燕支地計衆,不與齊均也。 《註》支,猶計也。 又《玉篇》支離自異。 《類篇》一曰分也。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支離分赴。 《註》支離,分散也。 又《玉篇》載充也。 又《韻會》十二支,辰名。 《史記·天官書註》爾雅釋天云:歲陽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歲隂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 又《後漢·王符傳》明帝時,以反支日,不受章奏。 《註》凡反支日,用月朔爲正,十二支終戌亥,反還於子丑。如朔日遇戌亥,卽初一爲反支也。見隂陽書。 又國名。 《書·禹貢》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卽敘。 《註》馬云:析支在河關西。 《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 《註》應劭曰:黃支在日南之南。 又《西域傳》條支國臨西海。 又山名。 《史記·匈奴傳》出隴西,過焉支山。 《註》焉支山,在丹州。 又荔支,果名。 《後漢·和帝紀》舊南海獻荔支。 又姓。 《莊子·列禦𡨥》朱泙曼學屠龍於支離益。 《何氏姓苑》支氏,琅邪人。 《後趙錄》司空支雄。 又與胑肢通。 《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疏》四支,猶人手足。 又與枝通。 《詩·衞風》芄蘭之支。 《前漢·揚雄傳》支葉扶疎。 又與梔通。 《前漢·司馬相如傳》鮮支黃礫。 《註》鮮支,卽今梔子樹也。 又《集韻》翹移切,音衹。令支,縣名。 《齊語》刜令支。 《註》今爲縣在遼西。 又《集韻》支義切,音寘。 《揚子·方言》南楚謂謰謱爲支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