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镫:马鞍两边供骑马人登脚的东西。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比喻追随左右,随时侍候着。《水浒传》三○回:“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随镫,伏侍恩相。”明.陆采《明珠记.激乱》:“今请太尉入朝,共成大事,小将情愿执鞭随镫。”亦作“执鞭坠镫”。《西游记》三九回:“师父,你是我重生父母一般,莫说挑担,情愿执鞭坠镫,伏侍老爷,同行上西天去也。” 连动 镫,马鞍两旁的金属脚踏。拿着马鞭,跟随在马镫旁。比喻追随左右,随时效命。明·陆采《明珠记·激乱》:“今请太尉入朝,共成大事,小将情愿~。”△多用于描写效命于人。也作“执鞭坠镫”。
拿着:~刃。~鞭。~笔。 掌握:~政。~教(jiào )。 捕捉,逮捕:战败被~。 坚持:固~。~意。 实行:~行。 凭单:回~。 朋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简称“执”)。 姓。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杆。~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打。~扑。~责。~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竹节~。 编连成串的爆竹:~炮。小~。
《唐韻》《集韻》《韻會》𠀤𤰞連切,音編。 《說文》本作𩌻。驅也。 《玉篇》笞也。馬箠也。 《書·舜典》鞭作官𠛬。 《傳》以鞭爲治官之𠛬。 《左傳·僖二十三年》左執鞭弭,右屬櫜鞬。 《禮·曲禮》乗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 《周禮·地官·司市》凡市入,則胥執鞭度守門。 《史記·三皇紀》以赤鞭鞭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