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花扢藻


   花:比喻文采;藻:辞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áng huā jié zǎo
成语注音 一ㄤˊ ㄏㄨㄚ ㄐ一ㄝˊ ㄗㄠˇ
成语简拼 yhjz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揚蘤蘤藻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花:比喻文采;藻:辞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顾景星《楝亭诗钞》序:“铸格炼字,扬花扢藻,此可以学得也。”


成语典故

见“扬葩振藻”。清·顾景星《〈楝亭诗钞〉亭》:“(曹子清)铸格炼字,~,此可以学得也;亭皋木叶,池塘春草,此不可以学得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簸动,向上播散:~水。~场(cháng )。~汤止沸。 高举,向上:~手。~帆。趾高气~。~眉吐气。 在空中飘动:飘~。 称颂,传播:~言。~威。颂~。~弃。~名。 姓。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 模糊不清:头昏眼~。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 喻女子:姊妹~。 用掉:~钱。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 犒赏的钱或物:~红。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姓。

擦拭:“~嘉坛,椒兰芳。” 取。

喜悦:“子路~然执干而舞。” 击。

〔~搭〕古同“疙瘩”,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 〔~秃〕突起的头疮,如“亲母为其子治~~。”

颂扬:扬~。 扬起:把眉一~。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花』

《唐韻》《集韻》《正韻》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扢』

《唐韻》《集韻》《韻會》𠀤古忽切,音骨。摩也。 《前漢·禮樂志》扢嘉壇,椒蘭芳。 《註》摩拭其壇。 《左思·吳都賦》挂扢而爲創痏。  又《唐韻》戸骨切《集韻》胡骨切,𠀤音鶻。  又《集韻》下沒切,音齕。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𠀤居乙切,音訖。擊也。  又《集韻》許訖切,音迄。奮舞貌。一曰喜也。 《莊子·讓王篇》子路扢然執干而舞。  又魚乞切,音屹。義同。  又九傑切,音紇。拔引也。 《正字通》同㧉,省文。

『藻』

《唐韻》《韻會》𠀤子皓切,音早。 《說文》水草也。 《詩·召南》于以采藻。 《箋》藻之言澡也。 《陸璣云》生水底。  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 《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 《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 《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 《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 《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又《集韻》側絞切,音爪。義同,或作薻、𧅂。 《干祿字書》俗作𦸼。  又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