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ú zhèng qū xié
成语注音 ㄈㄨˊ ㄓㄥˋ ㄑㄨ ㄒ一ㄝˊ
成语简拼 fzqx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英文 strengthen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近义词



成语示例


王朔《人莫予毒》:“我们的舆论工具正面临着一个扶正祛邪、净化社会气氛的艰巨任务。”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成语典故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风。傅维康等《医药史话.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因为疾病的来由,都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正气同致病因素的邪气作斗争的表现,其结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或者是正胜则邪退。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江沛扬《漫画多元化谁当主角》:“何谓‘旧传统’?某报刊没有具体说,显然是指现时仍在流行的,即为国为民、扶正祛邪、击浊扬清这个自中国再现现代漫画的一百年来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亦作“扶正黜邪”。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八事》:“圣意勤勤,欲流清荡浊,扶正黜邪。” 并列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风。傅维康等《医药史话·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因为疾病的来由,都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正气同致病因素的邪气作斗争的表现,其结果不是邪盛就是正衰,或者是正胜则邪退。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也指扶植好的事物,克服错误倾向。[例]我们应该~,坚决打击贪污腐化歪风,保证我们国家不变色。△多用于社会斗争方面。→扶正黜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正。~老携幼。 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梯。沙发~手。 姓。

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纯,不杂:~色。~宗。~统。纯~。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姓。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除去,驱逐:~暑。~瘀。~风。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 妖异怪诞:~魔。~术。 同“斜”。

同“耶”,疑问词。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扶』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符。 《說文》佐也。一曰相也。 《揚子·方言》護也。 《郭璞註》扶挾將護。 《論語》顚而不扶。 《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註》以義自助也。  又緣也。 《晉語》侏儒扶盧。  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又姓。 《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又《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又與𩖬通。大風也。  又《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夫。 《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 《揚子·太𤣥經》赤子扶扶。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 《註》伏,蒲北反。 《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 《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又《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 《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正』

《唐韻》《韻會》《正韻》𠀤之盛切,音政。 《說文》是也。从止一以止。 《註》守一以止也。 《新書·道術篇》方直不曲謂之正。 《易·乾卦》剛健中正。 《公羊傳·隱三年》君子大居正。  又備也,足也。 《易·乾·文言》各正性命。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爾雅·釋詁》正,長也。 《郭註》謂官長。 《左傳·隱六年》翼九宗五正。 《杜註》五正,五官之長。  又《昭二十九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𤣥冥,土正曰后土。  又官名。 《禮·王制》史以獄成告於正。 《鄭註》正,於周鄕師之屬,今漢有正平丞,秦所置。  又朼載也。 《周禮·夏官》諸子大祭祀,正六牲之體。 《註》正謂朼載之。朼,亦作匕。  又常也。朱子云:物以正爲常。  又正人,尋常之人也。 《書·洪範》凡厥正人。 《朱子·語錄》是平平底人。  又定也。 《周禮·天官》宰夫令羣吏,正歲會,正月要。 《註》正,猶定。  又決也。 《詩·大雅》維龜正之。  又治其罪亦曰正。 《周禮·夏官》大司馬九伐之法,賊殺其親則正之。 《註》正之者,執而治其罪。《王霸記》曰:正,殺之也。  又直也。 《易·坤·文言》直其正也。 《爾雅·釋泉》濫泉正出。正出,直出也。  又平質也。 《論語》就有道而正焉。 《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爲正。 《註》謂質正其是非也。  又以物爲憑曰正。 《儀禮·士昏禮》父戒女,必有正焉,若衣若筓。 《註》有正者,以託戒使不忘。  又釐辨也。 《論語》必也正名乎。  又四月亦曰正月。 《詩·小雅》正月繁霜。 《箋》夏之四月,建巳之月。 《疏》謂之正月者,以乾用事,正純陽之月。  又《杜預·左傳·昭十七年註》謂建巳正陽之月也。正,音政。  又預期也。 《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 《公羊傳·僖二十六年》師不正反,戰不正勝。  又三正。 《史記·歷書》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蓋三王之正若循環然。 《後漢·章帝紀》王者重三正,愼三微。 《註》三正,天地人之正。  又人臣之義有六正,謂聖臣、良臣、忠臣、智臣、貞臣、直臣也。見《說苑》。  又七正,日月五星也。 《書·舜典》作七政。 《史記·律書》作七正。  又八正,謂八節之氣,以應八方之風。 《史記·律書》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  又《大品經說》八正,曰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王屮·頭陀寺𥓓文》憑五衍之軾,拯溺逝川。開八正之門,大庇交喪。  又先正,先賢也。 《書·說命》昔先正保衡。  又諡法。 《汲冢周書》內外賔服曰正。  又與政通。 《詩·小雅》今兹之正。 《禮·月令》仲春班馬正。皆與政同。  又朝覲曰朝正。 《左傳·文三年》昔諸侯朝正於王。 《杜註》朝而受其政敎也。亦讀平聲。 《杜甫詩》不見朝正使。  又姓。 《廣韻》宋上卿正考父之後。漢有正錦,《後魏志》有正帛。  又複姓,漢有正令官。  又宗正,星名。 《甘氏星經》在帝座東南,主宗正卿大夫。  又《廣韻》之盈切。 《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𠀤音征。歲之首月也。 《春秋》春王正月。 《公羊·穀梁傳註》音征。或如字。今多讀征。  又室之向明處曰正。 《詩·小雅》噲噲其正。  又射侯中曰正。 《周禮·夏官》射人以射法治射儀,王以六耦射,三侯五正。諸侯以四耦射,二侯三正。孤卿大夫以三耦射,一侯二正。士以三耦射,豻侯二正。 《詩·齊風》終日射侯,不出正兮。 《毛傳》二尺曰正。 《疏》正大於鵠,三分侯廣,而正居一焉,其內皆方二尺。  又《儀禮·大射儀鄭註》正者,正也。亦鳥名。齊魯之閒名題肩爲正。正,鳥之捷黠者,射之難中,以中爲雋,故射取名焉。  又與征通。 《周禮·夏官》諸子有兵甲之事,則授之車馬,以軍法治之,弗正。 《疏》正,音征。謂賦稅也。唐武后作𠙺。 《說文》古文正字,从一足。足者亦止也。註詳止部一畫。

『祛』

《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於切,音墟。禳也,遣也,逐也,散也。 《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 《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又彊健也。 《詩·魯頌》以車祛祛。  又《集韻》或作佉。 《韻會小補》祛與佉同。見荀子註。

『邪』

《廣韻》似嗟切《集韻》《韻會》《正韻》徐嗟切,𠀤音斜。 《廣韻》不正也。 《正韻》姦思也,佞也。 《易·乾卦》閑邪存其誠。 《書·大禹謨》去邪勿疑。  又《韻會》辟邪,獸名。  又《唐韻》以遮切《集韻》《韻會》《正韻》余遮切,𠀤音耶。 《說文》琅邪,郡名。  又莫邪,劒名。吳大夫莫邪作寶劒,因名。  又呼韓邪,匈奴王名。 《前漢·宣帝紀》呼韓邪單于來朝。  又若邪,水名。在越州會稽縣。  又胥邪,木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留落胥邪。 《註》胥邪,似椶櫚,皮可爲索。  又汙邪,下地田也。 《史記·滑稽傳》汙邪滿車。  又助語,又疑辭,經傳俱作邪,俗作耶。  又《集韻》羊諸切,音余。與餘同。 《史記·歷書》歸邪於終。 《註》邪,餘分也。終,閏月也。  又《集韻》時遮切,音闍。瑞星名。 《史記·天官書》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命曰歸邪。 《註》邪,音蛇。  又《字彙補》子可切,音左。 《前漢·司馬相如傳》邪與肅愼爲鄰。 《註》邪讀爲左,謂東北接也。  又叶詳於切,音徐。 《詩·邶風》其虛其邪,旣亟只且。 《註》邪,亦作徐。緩也。  又叶伊宜切,音移。 《尚書·考靈曜》虛爲秋𠋫,昴爲冬期。隂氣相左,德乃不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