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挈幼


   扶:挽着;挈:提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ú lǎo qiè yòu
成语注音 ㄈㄨˊ ㄌㄠˇ ㄑ一ㄝˋ 一ㄡˋ
成语简拼 flq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help the elderly people and childre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扶:挽着;挈:提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示例


魏巍《东方》:“市民脸上带着惶惶不安的神情,扶老挈幼,背着行李家具,在向市郊疏散。”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


成语典故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所过州县,分毫不扰,乡村百姓,扶老挈幼,烧香罗拜迎接。”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正。~老携幼。 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梯。沙发~手。 姓。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极,很:~早。~羞成怒。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 晚年:~年。~境。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是生病。 原来的:~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了。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用手提着:提~。提纲~领。 带,领:~带。~眷。扶老~幼。 同“锲”,刻。

年纪小,初出生的:~儿。~虫。~苗。~年。 小孩儿:~教(jiào )。~师。扶老携~。 对儿童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扶』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符。 《說文》佐也。一曰相也。 《揚子·方言》護也。 《郭璞註》扶挾將護。 《論語》顚而不扶。 《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註》以義自助也。  又緣也。 《晉語》侏儒扶盧。  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又姓。 《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又《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又與𩖬通。大風也。  又《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夫。 《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 《揚子·太𤣥經》赤子扶扶。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 《註》伏,蒲北反。 《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 《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又《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 《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老』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栳。 《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 《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鄭風》與子偕老。 《疏》沒身不衰也。 《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又《儀禮·聘禮》授老幣。 《註》老賔之臣。 《疏》大夫家臣稱老。  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 《註》卿老亦卿也。  又《禮·王制》天子之老。 《註》老謂上公。  又《禮·禮運》三老在學。 《註》乞言,則受之三老。 《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又《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 《註》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 《廣韻》宋有老佐。  又《韻補》叶朗口切。 《釋名》老,朽也。 《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 《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挈』

《唐韻》苦結切《集韻》《韻會》《正韻》詰結切,𠀤契入聲。 《說文》縣持也。 《廣韻》提挈也。 《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 《周禮·夏官》挈壷氏。 《註》世主挈壷水以爲漏。 《前漢·張耳𨻰餘傳》以兩賢王左提右挈。 《註》相扶持也。  又修整也。 《荀子·不苟篇》君子挈其辨。而同焉者合矣。 《註》謂不煩雜。  又《集韻》《韻會》詰計切《正韻》去計切,𠀤音契。缺也,又絕也。 《司馬相如·封禪書》挈三神之歡。  又以板書之也。 《前漢·張湯傳》上所是受而著讞法廷尉挈令。 《註》在板挈也。挈獄訟之要也。 《史記》作絜。  又與契通。 《前漢·溝洫志》內史稻田租挈重,其議減。 《註》租挈,收田租之約令也。  又《班固·幽通賦》旦算祀於挈龜。 《註》挈,所以然火灼龜者也。 《詩·大雅》爰契我龜。 《釋文》亦作挈。  又《集韻》奚結切,音頁。亦縣持也。通作絜。  又訖黠切,音戛。 《博雅》獨也。  又《集韻》《韻會》𠀤丘八切,音劼。與𦸉同。菝𦸉,草名。 《禮·月令》王瓜生。 《註》萆挈也。卽菝𦸉。萆字原从艸从𠦆。

『幼』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伊謬切,憂去聲。 《爾雅·釋言》幼,穉也。 《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 《禮·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 《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故檀弓云:幼名者,三月爲名稱幼。冠禮云:棄爾幼志,是十九以前爲幼。喪服傳云:子幼。鄭康成云:十五以下。今云:十年曰幼學,是十歲而就業也。  又慈幼也。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註》幼,猶愛也。  又王莽錢名。 《前漢·食貨志》徑八分,重五銖曰幼錢,直二十。  又《集韻》乙六切,音郁。義同。  又《集韻》一笑切,音要。幼𦕈,精微也。 《前漢·元帝紀贊》窮極幼𦕈。 《註》幼,讀曰要。 《司馬相如·長門賦》聲幼妙而復揚。  又與拗通。 《集韻》袎或作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