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亢抵巇


   犹批亢捣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ī kàng dǐ zhào
成语注音 ㄆ一 ㄎㄤˋ ㄉ一ˇ ㄓㄠˋ
成语简拼 pkdz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批亢捣虚。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杨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 唐·韩愈《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成语典故

汉·杨雄《法言·重黎》:“巇可抵乎?” 唐·韩愈《释言》:“弱於才而腐於力,不能奔走乘机抵巇,以要权利。”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掌打:~颊(打嘴巴)。 刮:~凿。 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准。~示。~复。~语。~阅。~判。眉~(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 大量:~购。~销。 量词,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一~货物。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儿。

高,高傲:高~。不~不卑。 极度,非常:~旱。~奋。 抗,匹敌:~礼。~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挡,拒,用力对撑着:~挡。~制。~抗。~赖。 顶撞,冲突,矛盾:~触。 代替,相当,顶替:~押。~偿。~充。~还(huán )。 到达:~京。~临。

险:“双流逆~道。” 缝隙:“变情徇势,射利抵~。”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批』

《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𠀤音鈚。 《說文》手擊也。 《左傳·莊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  又《廣韻》推也,轉也。  又示也。 《唐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黃紙後批之。  又《韻會》與𠜱通。削也。 《杜甫·房兵曹馬詩》竹批雙耳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擊也。  又助也。  又頻脂切。與琵通。琵琶,馬上所鼓。或从手。 《風俗通》批把,近世樂家所作,以手批把,因以爲名。  又《韻會》《正韻》𠀤普弭切,音庀。亦手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 《史記·荆軻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註》批謂觸擊之。  又《孫臏傳》批亢擣虛。 《註》批音白結反。相排批也。 《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  又《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 《韻會》通作㧙。 《集韻》本作𢱧。

『亢』

《唐韻》古郞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郞切,𠀤音岡。 《說文》人頸也。 《史記·婁敬傳》搤其亢。  又《爾雅·釋鳥》亢,鳥嚨。 《註》亢卽咽,俗作吭。  又《玉篇》苦浪切。星名。 《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 《註》列宿數起角亢,故曰壽。 《史記·天官書》亢爲疏廟。 《春秋·元命包》亢四星爲廟庭,聽政之所,其占明大,則輔臣忠,天下寧。  又過也,愆也。 《易·乾卦》亢龍有悔。 《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又旱曰亢陽。  又極也。 《左傳·宣三年》可以亢寵。  又强也,蔽也。 《左傳·昭元年》鄭太叔曰:吉不能亢身,焉能亢宗。  又無所𤰞屈曰亢。 《唐書·崔信明傳》信明蹇亢,以門望自負。  又督亢,龍亢,俱地名。  又姓。明亢思謙,臨汾人,由翰林官至布政。  又敵也。 《揚雄·趙充國贊》營平守節,屢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又同庚。亢倉子。 《莊子》作庚桑子。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說文》扞也。 《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 《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又《廣韻》舉也。 《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 《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  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 《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又以手舉物也。 《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又振也,蔽也。  又《增韻》抵也,敵也。 《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與掆同。亦舉也。 《詩·小雅》大侯旣抗。 《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 《毛傳》苦浪反。 《朱傳》居郞反。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義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說文》抗或从木。 《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

『抵』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典禮切,𠀤音邸。 《說文》擠也。  又觸也。 《前漢·禮樂志》習俗薄惡,民人抵冒。 《註》抵,忤也,冒犯也。  又當也。 《史記·高祖紀》傷人及盜抵罪。 《註》謂使各當其罪。 《前漢·武帝紀》元封三年,作角抵戲。 《註》兩兩相當,角力角技藝射御,故名角抵。  又與觝通。 《張騫傳》又作角氐。  又至也。 《前漢·杜延年傳》或抵其罪法。 《註》特致之於罪法。  又《禮·樂志》草木零落,抵冬降霜。  又歸也。 《前漢·項籍傳》抵櫟陽史司馬欣。 《註》相歸抵也。亦通作邸。  又拒也。 《前漢·梁平王傳》抵讕置辭。  又《田延年傳》延年抵曰:無有是事。 《註》抵,拒諱也。  又擲也。 《後漢·禰衡傳》劉表嘗與諸文人共草章奏,衡見之,毀以抵地。  又大抵,猶言大凡。 《史記·酷吏傳》大抵盡詆以不道。 《漢書》作大氐。 《註》大歸也。  又《集韻》或作掋。  又直皆切,音㜨。亦擠也。  又《韻會》掌氏切《正韻》諸氏切,𠀤音紙。同扺。擊也。 《戰國策》蘇秦見說趙王於華屋之下,抵掌而談。 《前漢·朱博傳》奮髥抵几。詳扺字註。

『巇』

《廣韻》許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宜切,𠀤音羲。山相對危險也。 《張衡·南都賦》𡼲巇屹𡿖。 《註》𡼲巇。危險貌。 《張九齡贈舊寮詩》經途避險巇。  又罅𨻶也。 《揚子·法言》巇可抵乎。 《註》巇,釁𨻶也。抵,擠也。 《集韻》本作𢋼。亦作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