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鳞请剑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ī lín qǐng jiàn
成语注音 ㄆ一 ㄌ一ㄣˊ ㄑ一ㄥˇ ㄐ一ㄢˋ
成语简拼 plq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批鱗請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


成语示例


吾平生志在批鳞请剑,以忠鲠南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成帝师)以厉其馀。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


成语典故

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以“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上书请赐尚方斩马剑斩佞臣安昌侯 张禹(成帝师)以厉其余。成帝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批鳞请剑”谓敢于直言犯上请斩巨奸。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吾平生志在批鳞请剑,以忠鲠南迁。”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心隐生平所为,皆忠孝大节,即其诡托箕巫,阴去分宜之相,不烦批鳞请剑,而大奸忽尔败觉,其作用最奇,真能以忠而成其侠者,非豁渠之所敢并也。” 主谓 批鳞,批逆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如触之必杀人,皇帝也有逆鳞。比喻臣子敢于直谏不怕触犯君主,不怕直言犯上而请皇上赐剑斩奸臣。语本《汉书·朱云传》:朱云不怕触怒汉成帝,请求成帝赐尚方宝剑斩佞臣安昌侯张禹。虽然张禹是成帝的老师。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5:“吾平生志在~,以忠鲠南迁。”△褒义。多用于表现直言敢谏方面。→直言犯上 ?唯唯诺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掌打:~颊(打嘴巴)。 刮:~凿。 口头或用文字判定是非、优劣、可否:~准。~示。~复。~语。~阅。~判。眉~(写在书页天头上的批语)。 大量:~购。~销。 量词,用于大宗的货物或数量众多的事物:一~货物。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儿。

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片。 鳞状的:~爪(zhǎo )。~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 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鸿(指“鱼雁”,即书信)。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批』

《唐韻》匹迷切《集韻》《韻會》篇迷切,𠀤音鈚。 《說文》手擊也。 《左傳·莊十二年》宋萬遇仇牧于門,批而殺之。  又《廣韻》推也,轉也。  又示也。 《唐書·李藩傳》遷給事中,制敕有不便者,黃紙後批之。  又《韻會》與𠜱通。削也。 《杜甫·房兵曹馬詩》竹批雙耳峻。  又《集韻》騈迷切,音鼙。擊也。  又助也。  又頻脂切。與琵通。琵琶,馬上所鼓。或从手。 《風俗通》批把,近世樂家所作,以手批把,因以爲名。  又《韻會》《正韻》𠀤普弭切,音庀。亦手擊也。  又《集韻》《韻會》𠀤蒲結切,音蹩。讀若敝入聲。義同。 《史記·荆軻傳》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 《註》批謂觸擊之。  又《孫臏傳》批亢擣虛。 《註》批音白結反。相排批也。 《莊子·養生主》批大郤,導大窾。  又《正韻》避列切,音別。義同。 《韻會》通作㧙。 《集韻》本作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