扺掌而谈


   指谈得很融洽。注意‘扺’不作‘抵’,也不念d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ǐ zhǎng ér tán
成语简拼 zzet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谈得很融洽。注意‘扺’不作‘抵’,也不念di。


成语示例


论者~,问地球一切事。 鲁迅《月界旅行》第十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策?秦策一》:“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侧手击,拍:~掌(击掌,表示高兴)。 抛弃:~璧于谷。

手心,脚心:~心。手~。脚~。鼓~。易如反~。 用巴掌打:~嘴。 把握,主持,主管:~管。~权。~勺。~柜。 鞋底或牲口蹄子底下的东西:鞋~。马~儿。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姓。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说,对话:~天。~心。~论。~话。~判。~吐。恳~。洽~。漫~。~笑风生。 言论,听说的话:笑~。无稽之~。传为美~。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扺』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𠀤音紙。 《說文》側擊也。 《前漢·杜周傳贊》業因勢而扺陒。 《註》陒音詭。毀也。言因事形勢而擊毀之也。 《揚雄·解嘲》扺穰侯而代之。  又《集韻》翹移切,音祁。擬手期剋也。  又《集韻》《正韻》亦作抵。◎按扺有紙邸二音,取義尤多,抵可通入扺,而扺不可通入抵。《正字通》說从合,亦混。 《集韻》或作㧗。

『掌』

《唐韻》諸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兩切,𠀤章上聲。 《說文》手中也。 《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 《論語》指其掌。 《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註》示讀如寘。 《疏》如置物掌中也。  又職掌,主也。 《書·周官》冢宰掌邦治。 《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又鞅掌,失容也。 《詩·小雅》或王事鞅掌。 《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 《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  又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  又《本》《草》水蛭。一名至掌。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正字通》古作𤓯。覆手爲爪,反爪爲𤓯。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