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
隋·卢思道《为北齐檄陈文》:“巨舰高舻,顺流东指江都、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同“扼吭拊背”。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西南当扼喉之势,东北承抚背之机,首尾交侵,华夷俱骋。”隋 卢思道《为隋檄陈文》:“江都 寿春之域,扼喉抚背之兵,飞龙赤马,绝水南越。” 见“拊背扼吭”。
用力掐着,抓住:~杀。~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表示振奋、失意、惋惜等情绪)。力能~虎。 抓要点,简要:~要。 把守,控制:~制。~喉拊背(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 古同“轭”,牛马等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
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通称“喉头”):~咙。~舌(❶泛指说话的器官;❷喻代言人,如“报纸是人民的~~”;❸喻险要的地方,如“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❹古喻国家的重臣,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违反:违~。~离。~信弃义。 不顺:~运。~兴(xìng )。 偏僻:~静。 听觉不灵:耳~。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集韻》《韻會》《正韻》𠀤乙革切。同㧖。 《前漢·李陵傳》力扼虎,射命中。 又《正韻》與軛通。 《莊子·馬蹄篇》加之以衡扼。本作搹。詳㧖字註。
『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鉤切,音侯。 《說文》咽也。 《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摏其喉。 又《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傳》喉舌,冢宰也。 又《古音餘》喉載虞韻,音胡。 《集韻》或作睺。
『抚』《篇海》俗撫字。 《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𠀤音捬。 《說文》安也。 《增韻》慰勉也。 《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 《註》撫猶有也。 《疏》撫爲存撫,故爲有也。 《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 又《說文》一曰循也。 《書·臯陶謨》撫于五辰。 又《廣韻》持也。 又按也。 《禮·曲禮》君撫僕之手。 《又》客跪撫席而辭。 《疏》以手按止之也。 《又》國君撫式。 《註》撫,猶據也。 又拍也。 《儀禮·鄕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 又《揚子·方言》拊撫,疾也。 《郭璞註》謂急疾也。 又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 又《集韻》蒙逋切。與摹同。 《韻會》通作拊。
『背』《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𠀤音輩。 《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 《韻會》身北曰背。 《玉篇》背脊。 《正字通》身之隂也。 《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易·艮卦》艮其背。 《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 《爾雅·釋詁》背,壽也。 《詩·大雅》黃耉台背。 又《魯頌》黃髮台背。 《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背,北堂也,又人名。 《穀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旆。 《廣韻》弃背。 《集韻》違也。 《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書·太甲》旣往背師保之訓。 《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