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 勾践 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於是 勾践 抑彊扶弱,絶恶反之於善。”《三国志·魏志·王修传》:“为治,抑彊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亦作“ 抑强扶弱 ”。 明 刘基 《忧怀》
谓压制强暴,扶助弱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 勾践 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於是 勾践 抑彊扶弱,絶恶反之於善。”《三国志·魏志·王修传》:“为治,抑彊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亦作“ 抑强扶弱 ”。 明 刘基 《忧怀》
压,压制:~制。~止。压~。~强扶弱。~扬(a.音调的高低起伏;b.沉浮;c.褒贬)。 忧闷:~郁。~塞(sè)。 文言连词(a.表选择,相当于或是、还是,如“~或”;b.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如“多则多矣,~君似鼠”)。 文言发语词:“~齐人不盟,若之何”。 古同“噫”,叹词。
同“强”。
同“强”。
同“强”。
搀,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搀~。~正。~老携幼。 帮助,援助:~养。~植。~危济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梯。沙发~手。 姓。
力气小,势力小,与“强”相对:~小。柔~。脆~。薄~。~不禁风。柔心~骨(形容人心地温柔,性格和顺)。 年纪小:~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不够,差点儿,与“强”相对:三分之一~。 差,不如:~于。~点。 丧失(指人死):又~了一个。
《唐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𠀤音億。 《說文》按也。 《史記·三王世家》緣恩寬忍,抑案不揚。 又愼密也。 《詩·小雅》威儀抑抑。 又治也,塞也。 又屈也,逼也。 《禮·學記》君子之教喩也,强而弗抑。 《疏》但勸强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也。 《楚辭·懷沙》俛屈以自抑。 又遏也,止也。 《史記·平準書》抑天下物,名曰平準。 《後漢·明帝紀》章奏若有過稱虛譽,尚書宜抑而不省。 又美也。 《詩·齊風》抑若揚兮。 《疏》揚是顙之別名。抑爲揚之貌。 又損也,退也。 《後漢·蔡邕傳》人自抑損,以塞咎戒。 又《班固·傳論》固之序事,不激詭,不抑抗。 《註》抑,退也。抗,進也。通作挹。 又轉語,亦然之辭。 《詩·鄭風》抑磬控忌。 又發語辭。 《詩·小雅》抑此皇父。 《王應麟·詩攷》韓詩,抑,意也。 又詩篇名。 《楚語》衞武公作懿,戒以自儆。 《註》大雅抑之篇,懿讀曰抑。 《說文》从反印,或从手作𢮮。隷作𢬃。今文省作抑。𢮮字从扌从𢑏。
『彊』《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𠀤音强。 《說文》弓有力也。 《史記·絳侯世家》材官引彊。 《註》能引彊弓官,如今挽彊司馬也。 又《玉篇》堅也。 《書·臯陶謨》彊而義。 《傳》彊無所屈撓也。 又《廣韻》健也。 《易·乾卦》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集韻》勝也。 《爾雅·釋詁》當也。 《註》彊者,好與相當。 《史記·商君傳》自勝之謂彊。 又《增韻》壯盛也。 《書·洪範》身其康彊。 又力有餘也。 《詩·周頌》侯彊侯以。 《註》彊,彊力也。 《箋》彊力有餘者。 又勢盛也。 《左傳·昭五年》羊舌四族皆彊家也。 《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彊也。 又《爾雅·釋言》暴也。 《註》彊梁凌暴。 《書·洪範》彊弗友剛克。 《傳》彊禦不順,以剛能治之。 《詩·大雅》曾是彊禦。 《傳》彊梁禦善也。 《疏》彊梁者,任威使氣之貌。 又禺彊,彊良,神名。 《山海經》北方禺彊。 《註》水神也。 《又》北極天櫃有神,名曰彊良。 又《廣韻》其兩切《集韻》《正韻》巨兩切,𠀤强上聲。 《類篇》勉也。 《孟子》彊爲善而已矣。 《前漢·董仲舒傳》彊勉學問則聞見,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則德日起,而大有功。 又抑之使然曰彊。 《孟子》彊而後可。 又《正韻》牽彊,假合也。 又《類篇》其亮切,音弶。 《史記·絳侯世家》勃爲人木彊敦厚。 又屈強。 《史記·陸賈傳》廼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彊於此。 《前漢書》作屈強。◎按彊與強,平上去三聲經史𠀤通用。互見強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亮切,音殭。 《廣韻》彊屍勁硬。 又《類篇》居良切,音薑。 《詩·鄘風》鵲之彊彊。 《箋》居有常匹,飛則相隨之貌。 又與疆通。 《集韻》疆或作彊。 《賈誼·審微篇》昔衞侯朝於天子,周行人問其名,曰辟彊。行人還之曰啓彊。辟彊,天子之號也,諸侯弗敢用。衞侯更名燬。
『扶』《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正韻》逢夫切,𠀤音符。 《說文》佐也。一曰相也。 《揚子·方言》護也。 《郭璞註》扶挾將護。 《論語》顚而不扶。 《前漢·高祖紀》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 《註》以義自助也。 又緣也。 《晉語》侏儒扶盧。 又州名。扶州在隴右,唐屬山南道。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扶柳縣註》地有扶澤,澤中多柳。 又姓。 《前漢·藝文志》傳魯論語者,魯扶卿。 又《集韻》與芙通。扶蕖,荷也。 又與𩖬通。大風也。 又《唐韻》甫無切《集韻》《韻會》風無切,𠀤音夫。 《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鋪四指曰扶。通作膚。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觸石而出,膚寸而合。 《註》側手曰膚,按指曰寸。 又幼小貌。 《揚子·太𤣥經》赤子扶扶。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與匍同。手行也。 《左傳·昭二十一年》扶伏而擊之。 《註》伏,蒲北反。 《禮·檀弓》詩云:扶服救之。 《陸氏音義》作匍匐,音同。 又《前漢·天文志》晷長爲潦,短爲旱,奢爲扶。 《註》鄭氏曰:扶當爲蟠,齊魯之閒聲如酺酺,扶聲近蟠,止不行也。晉灼曰:扶,附也,小臣附近君子之側也。 又叶房尤切,音浮。 《陸雲·答兄詩》昔我先公,爰造斯猷。今我六蔽,匪崇克扶。
『弱』《唐韻》而勺切《集韻》《韻會》日灼切,𠀤音若。 《玉篇》尫劣也。 《釋名》委也。 《增韻》懦也。 《書·洪範》六極,六曰弱。 《傳》尫劣。 《疏》尫劣𠀤是弱事,爲筋力弱,亦爲志氣弱。鄭康成云:愚懦不毅曰弱,言其志氣弱也。 《禮·曲禮》二十曰弱冠。 《疏》體猶未壯,故曰弱也。 《釋名》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又孅弱,體柔貌。 《司馬相如·子虛賦》嫵媚孅弱。 又弱行。 《左傳·昭七年》孟縶之足,不良弱行。 《註》跛也。 又水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 《山海經》海內崑崙之墟,弱水出西南隅。 《史記·大宛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嘗見。 《註》索隱曰: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𤣥中記云:天下之弱者,有崑崙之弱水,鴻毛不能載也。 又衰也。 《左傳·昭三年》姜族弱矣。而嬀將始昌。 又敗也。 《釋名》衂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頡遇王子弱焉。 《註》弱,敗也。言爲王子所得。 又喪也。 《左傳·昭三年》又弱一个焉。 又繁弱,弓名。亦作蕃弱。 《左傳·定四年》封父之繁弱。 《註》繁弱,大弓名。 《孔叢子·公孫龍篇》楚王張繁弱之弓。 《司馬相如·子虛賦》彎蕃弱。 《註》文穎曰:蕃弱,夏后氏之良弓名。 《說文》本作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