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言天气寒冷。
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源见“折胶”。极言天气寒冷。宋 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 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 并列 折,断;胶,胫骨,指脚;堕,掉、落;指,手指。断脚掉指。形容寒冷之极。宋·苏轼《磨衲赞》:“~,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贬义。多用于描写严寒。
翻转,倒腾:~腾。~跟头。~个儿。
断,弄断:~断。~桂(喻科举及第)。~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幼年死亡:夭~。 弯转,屈曲:曲~。转~。周~。~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返转,回转:~返。 损失:损兵~将。 挫辱:~磨。挫~。百~不挠。 减少:~寿(减少寿命)。~扣。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合。~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心服:~服(①信服;②说服)。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子戏。 判决:~狱。
断,绳子~了。 亏损:~本生意。 姓。
掉下来,坠落:~落。~地。~马。~胎。~甑不顾(喻对已经过去的事,不作无益的惋惜)。
古同“隳”,毁坏。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唐韻》旨熱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列切,𠀤音浙。拗折也。 《詩·鄭風》無折我樹𣏌。 《周語》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於是乎有折俎。 又斷之也。 《易·賁象》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 《疏》勿得直用果敢,折斷訟獄。 又折中也。 《前漢·貢禹傳》微孔子之言,亡所折中。 又曲也。 《禮·玉藻》折還中矩。 《註》曲行宜方。還亦作旋。 《史記·灌夫傳》吾益知吳壁中曲折,請復往。 又屈也。 《前漢·伍被傳》折節下士。 又挫也。 《史記·項羽紀》諸侯吏卒乗勝輕折辱秦吏卒。 《前漢·蒯通傳》漢王一日數戰,亡尺寸之功,折北不救。 又止也。 《詩·大雅》予曰有禦侮。 《傳》武臣折衝曰禦侮。 《疏》能折止敵人之衝突者。 又直指人過失也。 《史記·呂后紀》面折廷諍。 又毀也。 《易·說卦》兌爲毀折。 《前漢·高帝紀》常從王媼武負貰酒,兩家常折券棄責。 《註》折毀之,棄其所負。 又封土爲祭處曰折。 《禮·祭法》瘞埋于泰折,祭地也。 《註》折,昭晢也,必爲昭明之名,尊神也。 又《前漢·郊祀志註》言方澤之形四曲折也。 又短折,不祿也。 《書·洪範》六極。一曰凶短折。 《疏》未齓曰凶,未冠曰短,未婚曰折。 《前漢·五行志》傷人曰凶,禽獸曰短,草木曰折。 《又》兄喪弟曰短,父喪子曰折。 又葬具也。 《儀禮·旣夕》折橫覆之。 《註》折猶庪也。方鑿連木爲之,如牀而無簀,加之壙上,以承抗席。 又地名。 《春秋·桓十一年》柔會宋公,𨻰侯,蔡叔,盟于折。 又姓。 《後漢·方術傳》折象,其先封折侯,因氏焉。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食列切,音舌。 《說文》斷也。 《廣韻》斷而猶連也。 《易·鼎卦》鼎折足,覆公餗。 《禮·月令》孟秋命理,瞻傷察創視折。 《註》折損筋骨也。 《前漢·賈誼傳》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不缺則折。 又《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題。 《禮·檀弓》吉事欲其折折爾。 《註》安舒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征例切,音制。亦斷之也。 《班固·西都賦》許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佼,㧖猛噬。 《註》許少,古捷人。秦成,壯士也。 又《集韻》時制切,音逝。亦曲也。 《禮·曲禮》立則磬折垂佩。 《疏》身宜僂折如磬之背也。 《陸德明·音義》折,之列反,一音逝。 《屈原·離騷》何瓊佩之偃蹇兮,衆薆然而蔽之。惟此黨人之不亮兮,恐嫉妒而折之。 《註》沈重曰折。 《說文》作𣂚,从斤斷艸。籀文作𣂹,从艸在仌中,冰寒故折。隸从手从斤。 《唐韻》之涉切《集韻》《韻會》《正韻》質涉切,𠀤音讋。 《說文》敗也。从手習聲。 又《廣韻》摺疊也。 又《唐韻》盧合切《集韻》《韻會》《正韻》落合切,𠀤與拉同。 《史記·范睢傳》魏齊使舍人笞擊睢,折脇摺齒。 《註》摺,力荅反。謂打折其脇,而又拉折其齒也。 又《春申君傳》折頸摺頤。 又《字彙補》悉協切,音燮。 《前漢·古今人表》夷王摺懿王子。 《註》師古讀。
『胶』《韻會小補》與交同。日月之交道也。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𠀤音交。 《說文》昵也。作之以皮。 《徐曰》昵,黏也。 《玉篇》煮用其皮,或用角。 《廣韻》膠漆。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施膠必厚。 又《弓人》凡相膠,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澤,紾而摶廉。鹿膠靑白,馬膠赤白,牛膠火赤,鼠膠黑,魚膠餌,犀膠黃。凡昵之類,不能方。 《註》昔音錯。純赤之中,文又交錯也。澤,表裏有文,色潤澤也。紾,縝密。摶,音團,團圓也。廉,利也。昵,本作𩸨。不方柔韌,不取其方整也。 又《爾雅·釋詁》膠,固也。 《疏》膠者,所以固物。 《詩·小雅》德音孔膠。 《傳》膠,固也。 又《博雅》欺也。 又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蜿灗膠戾。 《註》膠戾,邪曲也。 又《廣韻》太學也。 《正字通》東膠,周學名。周之學,成均居中,左東序,右瞽宗。東膠卽東序也。 又《集韻》糾也。 《禮·王制》養國老於東膠。 《註》膠之言糾也。 又《正韻》黏泥不通。 《莊子·逍遙遊》置杯焉則膠。 又膠葛,氣也。 《前漢·揚雄傳》撠膠葛,騰九閎。 《註》膠葛,上淸之氣也。 又《韻會》和也。 《詩·鄭風》雞鳴膠膠。 《傳》膠膠,猶喈喈也。 又詐也。 《揚子·方言》膠,譎詐也。涼州西南之閒曰膠。 又《韻會》水名。萊州有膠水。 又地名。 《戰國策》以膠東委於燕。 又姓。 《前漢·古今人表》膠鬲。 又《廣韻》古孝切《集韻》居效切,𠀤音敎。義同。 又《韻會》《正韻》𠀤古巧切,音絞。動撓貌。 《莊子·天道篇》膠膠擾擾乎。 《音義》交卯反。 又《集韻》女巧切,音橈。澩膠,雜亂貌。 又乎刀切,音豪。戾也。 《楚辭·九辯》何况一國之事兮,亦多端而膠加。 《註》膠加,戾也。音豪。 又《五音集韻》口交切,音敲。面不平也。
『指』《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