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含真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o pǔ hán zhēn
成语注音 ㄅㄠˋ ㄆㄨˇ ㄏㄢˊ ㄓㄣ
成语简拼 bph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 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成语典故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臂围住:拥~。~小孩儿。合~。~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进取)。 围绕,环绕:山环水~。~厦(房屋前面加出来的门廊,亦指后面毗连的小房子)。 胸怀愿望,志向:~负。 心里存着,怀有:~怨。~恨。~歉。~憾。~病。 密合:衣服~身儿。 把他人的子女收养为自己的子女:~养。 量词: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草。 孵:~窝。~小鸡。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素。~实。~厚。~质。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姓。

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jǔ)华(喻反复琢磨体味文章的妙处)。~饴弄孙(含着糖逗小孙子,形容老年人的乐趣)。 藏在里面,包容在里面:包~。~义。~量。~苞。~蕴。~混。~垢纳污(指包容坏人坏事)。 怀有某种感情或意思,不完全表露出来:~怒。~羞。~情。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抱』

《唐韻》薄浩切《集韻》《韻會》簿晧切《正韻》蒲晧切,𠀤袍上聲。懷也。 《說文》袌,俗作抱。 《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千仞,大連抱。夸條直暢,實葉葰楙。 《註》楙音茆。  又《廣韻》持也。 《增韻》挾也。  又《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𠀤音暴。與袌菢同。◎按《說文》捊,步侯切,或从包作抱,徐鉉曰:今作薄報切,以爲懷袌字,非是。廣韻,集韻去聲止有袌菢,而無抱。《正字通》云:懷袌之袌亦作抱,轉爲去聲,卽懷抱之義。今考經史抱字多無音切,讀从去聲亦可,義與上聲同。 《書·召誥》保抱攜持厥婦子。 《詩·大雅》亦旣抱子。 《禮·儒行》抱義而處。 《儀禮士》相見禮》凡與大人言,始視面,中視抱。  又氣向日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抱珥𧈫蜺。 《註》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揚子·方言》北燕朝鮮洌水之閒謂伏雞曰抱。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𠀤音庖。 《集韻》房尤切,音浮。蒲侯切,音裒。𠀤與掊捊同。引取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披交切,與抛通。棄也,擲也。 《史記·三代世表》姜嫄生后稷,抱之山中。 《皮日休詩》季春人病抱芳杜。

『朴』

《唐韻》《集韻》《韻會》𠀤匹角切,音璞。 《說文》木皮也。 《徐曰》藥有厚朴,一名厚皮,木皮也。 《本草別錄》其樹名榛,其子名逐折。  又與樸同。 《史記·文帝紀》示敦朴爲天下先。  又《戰國策》范雎曰:鄭人謂玉未理者樸,周人謂䑕未腊者朴。  又《博雅》朴,大也,猝也,離也。  又《正韻》匹各切。  又《集韻》匹𠋫切,音踣。義𠀤同。  又《玉篇》普木切,音扑。本也。  又《集韻》披尤切,音䬌。夷姓。 《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王朴胡舉巴夷來附。  又叶蒲沃切,音僕。 《陳琳·瑪瑙勒賦》太上去華尚素朴兮,所貴在人匪金玉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角切,音璞。 《說文》作檏。木素也。 《徐曰》土曰坏,木曰檏。 《書·梓材》旣勤樸斲,惟其塗丹臒。  又凡器未成者,皆謂之樸。 《爾雅·釋器》木謂之剫,玉謂之雕。 《郭註》皆治樸之名。  又質也。 《禮·郊特牲》素車之乘,尊其樸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木切,音卜。 《詩·大雅》芃芃棫樸。 《傳》樸,枹木。 《箋》白桵相樸屬而生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 《註》樸屬,猶附著堅固也。  又《集韻》普木切,音扑。 《張衡·東京賦》遵節儉,尚素樸。思仲尼之克己,履老氏之常足。  又堅木也。  又《集韻》步木切,音僕。木密也。  又《廣韻》薄胡切,音蒲。樸𠟼,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武威郡。  又《唐韻》普故切,音舖。 《淮南子·精神訓》明白太素,無爲復樸。

『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男切,音涵。 《說文》嗛也。 《廣韻》銜也。 《莊子·馬蹄篇》含哺而熙。  又《禮·月令》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註》含桃,櫻桃也。 《釋文》含,亦作函。一說鸎鳥所含,故亦名鸎桃。  又《正韻》包也,容也。 《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又《文言》含萬物而化光。 《書·盤庚》惟爾含德。  又《後漢·梁鴻詩》麥含含兮方秀。 《註》含含,麥盛貌。  又《廣韻》《集韻》𠀤胡紺切,涵去聲。 《廣韻》本作琀。 《集韻》通作唅。 《禮·檀弓》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 《疏》含,以玉實口也。 《春秋·文五年》王使榮叔歸含。 《註》珠玉曰含,含口實也。 《周禮·春官·典瑞》共飯玉含玉贈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按《禮·檀弓》《釋文》:含,和闇反。《春秋》《周禮》《釋文》:含,戸暗反。《春秋》亦作唅。

『真』

同眞。俗字。